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资源列表>>数学>新课标A版
 

学年段

  • 全部资源
  • 教案
  • 课件
  • 试卷
  • 素材
  • 视频
星级筛选:
  • 3.4基本不等式

       3.4.1基本不等式(1)【教学目标】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教学难点】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探究: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4-2

             基本不等式         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b)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基本不等式应用举例的延伸。整堂课要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量、找出数量关系进行求解这个中心。3道例题的安排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及时提出针对性问题,同时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进一步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纠正数学表达中的错误(c)情感与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以..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4-1

                                        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之积的2倍的不等式的证明;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证明以及它的几何解释(b)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习是学生对不等式认知的一次飞跃。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深入地探究不等式的证明,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变式练习的设计可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并为以后实际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两个定理..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3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3. 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教学目标】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数学模型产生的实际背景。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判定或正确画出给定的二元不一次等式(组)所表示的点集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2. 掌握不等式(组)确定平面区域的  一般方法教学难点:1 把实际问题抽象化,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 掌握不等式(组)确定平面区域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设置情境,引入新课一家银行信贷部计划年初投入25000000元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3-4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四课时(1)教学目标(a)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最优问题(b)过程与方法:将实际问题中错综复杂的条件列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若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讲授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同时,要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利用精确的图形并结合推理计算求解(c)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3-3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三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概念;了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并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b)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以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知识为基础,将实际生活问题通过数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来解决。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消化能力,教师可通过激励学生探究入手,讲练结合,真正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同时,可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可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c)情感与价值:渗透集..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3-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懂得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b)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相关内容后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画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提供给学生应用数学的实践机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习兴趣,让他们乐学并巧学,真切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妙用.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更好地促进教学双赢(c)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并能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表示的平面区域(b)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首先借助一个实例提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通过例子说明如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表示的平面区域。始终渗透“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思想,帮助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和语言来分析和描述结合图形的问题,使问题更清晰和准确。教学中也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表示区域时不包括边界,而则包括边界(c)情感与价值:..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2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课题: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和通过函数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情态与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2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用一个程序框图把求解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表示出来;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上网问题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收费方式,抽象出不等关系;利用计算机将数学知识用程序表示出来;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找到数学知识规率,从而在实际生活问题中数形结合的应用以及计算机在数学中的应用。(二)教..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1不等式关系

     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3.能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教学重点】同目标2【教学难点】同目标3【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3.1

     3.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2.过程与方法: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3.情态与价值: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不等式(组)表..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2.5等比数例的前n项和

     课题: §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教案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必修5第二章第5节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完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基础上再次学习的一种求和的思想与方法。再者本节课的求和思想为一般的数列求和作了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证明思路;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推导与灵活应用,总结数列的求和方法,并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等比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求和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2.5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由研究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情态与价值:从“错位相减法”这种算法中,体会“消除差别”,培养化简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由研究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由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前n项和公式,从而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2.4等比数例

     2. 4等比数列教案(一)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等比数列的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过程与能力目标1.明确等比数列的定义;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n中的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比..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5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26 星级:一星级


    立即下载
 共有29条记录        下一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