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资源列表>>语文>八年级>北京课改版
 

学年段

  • 全部资源
  • 教案
  • 课件
  • 试卷
  • 素材
  • 视频
星级筛选:
  • 语文:第24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木兰诗》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戎机( ) ⑵机抒( ) ⑶胡骑( ) ⑷可汗( ) ⑸辔头( ) ⑹金柝( ) ⑺朔气( ) ⑻鞍鞯( ) ⑼红妆( ) ⑽军帖 ( )⑾著我旧时裳( )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双兔傍地走 ③策勋十二转 ④出郭相扶将 ⑤万里赴戎机 ⑥朔气传金柝 3. 古今词义比较。 爷,古: 今: 郭,古: 今: 走,古: 今: 4. 与加点的词语义项..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2课《宋诗四首》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宋诗四首》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浑浊( ) ⑵鸡豚( ) ⑶叩门( ) ⑷寥落( ) ⑸衣冠( ) ⑹徘徊( ) 2. 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 缘分 B. 有缘 C. 由于 D. 边缘 ②飞来山上千寻塔 A. 寻常 B. 寻找 C. 古代的长度单位 D. 寻思 ③拄杖无时夜叩门 A. 没时间 B. 没时机 C. 不时 D. 随时 ④半亩方塘一鉴开 A. 镜子 B. 鉴开 C. 照 D. 鉴赏 3. 指出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①半亩方..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宋词四首》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衡阳( ) 千嶂( ) 浊酒( ) 未勒( ) 羌管( ) 不寐( ) 绮户( ) 戍边( ) 2. 解释加点字 A. 燕然未勒归无计 B. 四面边声连角起 C. 转朱阁,低绮户 D. 当年万里觅封侯 3. 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⑷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 ⑴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4课《木兰诗》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木 兰 诗 抢答: 1.《木兰诗》选自  代     编的      。 2.《木兰诗》和        并称为我国古代民歌中的两颗明珠。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3.本文歌颂了木兰    、    的故事。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叙事诗:   是诗歌的一种,是用诗的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描述故事情节,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突出特点是诗人满怀激情地歌唱一个故事,一方面是故事的叙述,另一方面是情感的抒发。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可 汗  鞍 鞯  辔 头  燕 山   胡 骑 戎 机  朔..

    类型:课件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登 飞 来 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 王安石 登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思路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

    类型:课件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登 飞 来 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 王安石 登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思路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

    类型:课件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作者简介   背景: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 赏析诗歌: 塞下秋..

    类型:课件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4课《木兰诗》教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l. 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 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3课《现代诗两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现代诗两首教案 一、文章资讯 《我爱这土地》艾青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抒发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热爱土地、热爱民族和祖国的情感。 写作手法:象征(以土地象征祖国、民族)、比喻(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 《中国的土地》刘湛秋 这是一曲时代的赞歌,诗中既有..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 语文:第22课《宋诗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宋诗四首教案 一、内容资讯 《登飞来峰》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此时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虽然困难重重,但为了富国强兵,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体现了诗人坚韧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推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5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共有10条记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