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课件 > 高三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人教)一轮复习配套考案:文化生活学习质量检测题(28张ppt)

上传时间: 2014-10-14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政 治
高考一轮总复习
考案3  文化生活学习质量检测题
本检测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十二五”规划建设,各部门、各地区、各电视台、各网站纷纷举行了英模人物纪念活动,形成了讴歌英雄模范、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电视和网络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D(举行英模人物纪念活动,意在用讴歌英雄模范的方式影响教育人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2.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
  2.C(25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是从时间上表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深远持久的特点,C正确。)
3.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有其相对独立性
  D.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A(齐白石先生用诗与画寄托自己的心绪,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A入选。)
4.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4.C(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干要求,B错误,D说法太绝对。故选C。)
5.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题征文,英国人写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法国人作了《大象的恋爱》,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政治活动
  5.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同一主题的认识不同,可见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故答案为C。本题没有凸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排除A。本题没有涉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排除B。本题凸显了文化活动,并非政治活动,排除D。)
6.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积极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永恒不变的
  6.A(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B、C、D中的说法均有错误。)
7.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
  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
  7.C(“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体现了文化的继承;“然后再往前走”体现了文化的发展,故托尔斯泰的话表明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选C。)
8.“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8.B(A是对题目的同义重复。C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D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
9.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9.B(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有各种传统习惯,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0.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10.B(材料中“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说明了不同艺术形式在文化融合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项说法符合题意。A、D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夸大了民族融合的作用。故选B项。)
11.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B(民族服饰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体现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山装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体现了文化具有传承性;不同民族,服饰不同,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②③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史书典籍是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由此可见,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3.壮剧是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西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壮剧文化独特的特征。这说明()
  A.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存在共性
  B.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
  C.文化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D.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3.D(材料强调造成文化具有独特性的原因,A、C与题意无关;B观点错误,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落后文化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D符合题意。)
14.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我国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C(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15.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15.D(严复将中国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说明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特色。A体现的是文化的产生,与题意不符合。B体现的是文化的纵向发展,在题中得不到体现。C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与题干无关。)
16.一位旅美华人这样描述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四川发生地震我们异常沉痛,奥运会胜利召开我们非常高兴,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出口我们很揪心,中国首先突破经济困难走上复苏之路我们又很开心。我们的心随着中国的变化而起伏,我们的情感随着中国发展的好坏而震荡。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  B.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相同的思维方式
  C.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D.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
  16.C(题干表明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心系祖国,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因此选C。材料没有表述通过民族文化识别民族身份的意思,A不选;B说法错误;D的说法与题干无关。)
17.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②选择有个性又具有新潮的文化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B(个性新潮的文化并不一定是健康优秀的文化,故排除②;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属于文化生产,不属于文化消费,故排除③。)
18.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A.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坚守儒家精髓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认可西方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管理 正确引导 反对全盘西化
  18.C(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体现的是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体现了我国展示了本国的文化实力。其他选项不能体现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的意义。)
19.微博的力量,让人不可小觑。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凝聚民众力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手段,而且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破坏性更大。这说明()
  A.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D.文化市场的滞后性和传媒的盲目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19.C(题中体现的是微博的力量的双重性,A、D两项与题意不符合。B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教育、人口迁徙、商业贸易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0.上世纪初,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这一史实启示我们,当前在进行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必须()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④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A(材料中关键信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③④与题意不符合。)
21.“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21.A(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等信息,可以看出A项符合题意。B项中“人人践行”说法绝对;C项“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看到了中华美德的作用,但强化了中华美德所具有的功能,把传统美德的作用扩大为“指引方向”是错误的;D项“凝聚力量”说法也欠妥,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可以起到凝聚力量的作用。)
22.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深、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科学文化修养
  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科学文化修养随着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提高
  22.C(题干强调多读那些包含“科学文化”的书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对科学文化修养的意义,与题意无关;B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23.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济南市公交恒生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
  C.色彩斑斓尊重差异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
  23.A(材料强调是通过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因此,A入选。)
24.湖南宝坻电视台从开办以主打评剧《开心双休日》的群众戏曲栏目入手,为构建农村和谐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启示我们和谐文化建设要()
  A.立足群众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每个人都要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C.大力促进公益文化建设
  D.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4.A(湖南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之所以成就巨大,根本原因在于立足群众实践,打造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发挥了群众的作用,A是正确的。本题只涉及了群众创建活动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8分)
       材料二   在每年的国庆、春节等“黄金周”,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广东人长假消费的新热点。广州购书中心人头涌涌,日均人流量超过5万人;定位合理的文艺演出大受观众追捧,中山纪念堂举行“金狮奖”经典木偶剧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肇庆七星岩、佛山祖庙、梅州客家民居、中山伟人故里,一个个文化含量高的旅游景点无不游人如织……这,不仅让众多文化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也让消费者尝到“花钱买品位”的甜头。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8分)
  25.(1)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辱观的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耻……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 ”“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材料二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8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8分)
  26.(1)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文化创新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这一点。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同时它也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材料二   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不讲诚信,不讲公德,不讲文明的现象还大量出现。先进文化的争奇斗艳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滥,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与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与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人民群众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满,既充满信心又不无忧虑。
  (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6分)
  27.(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
  (2)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等。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