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资源列表>>历史>高一>人民版
 

学年段

  • 全部资源
  • 教案
  • 课件
  • 试卷
  • 素材
  • 视频
星级筛选:
  • 专题四 训练3

    训练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选择题1.《中国各报馆始末》中说:“……除京报外,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有数月停止者,有数年停止者。”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中国近代出现了大量的通俗性报刊B.当时出现了中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高潮C.在华传教士是当时办报的主力军D.报刊的大量创办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专题四 训练2

    训练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黄遵宪(1848~1905年)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n..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专题四 训练1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选择题1.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                              B.①②C.①③④            ..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专题检测4

    专 题 检 测(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 晚清时期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对中国社会造成深刻影响,这首词中的..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处于中国近代大众传媒更新的时代,又从“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说明信息的..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

    课时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列交通工具是19世纪中后期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是                (  )。解析 1906年,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69年北京开始出现地铁;轿子是在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基础上改进的;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因此答案为D。答案 D2.下图中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国人..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列服装不属于中国传统服装的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A项是长袍马褂,B项是满族旗袍,C项是中山装,它们都是中国的传统服饰;D项是西装,属于西方服饰。    答案 D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  )。                     ①服饰质地..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浙江省岱山县大衢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现象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是A.中西餐并行于世                         B.西装是流行的服饰 C.公历在民国成立后的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D.列宁装受青睐2. 近代中国第一家西式饭馆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2013版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检测四

    专题检测(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可见服饰变化                                (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B.折射出时代的变迁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展示中国服饰由开放到保守2.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hellip..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4-08-13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人民版07版必修2)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测 试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民国和建国初期以及当今又一次风靡的女性旗袍是源于下列哪个民族的 A汉族 B维吾尔族 C满族 D蒙古族 2、曾经是灰色的人群、蓝色的人群、草绿色的人群的穿着时代是 A民国时代 B建国初期 C“文革”初期 D满清末代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是 A服饰变化 B饮食改善 C住上楼房 D出外旅游 4、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A反对封建..

    类型:试卷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11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共有10条记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