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学案 > 高三
 

2014届高三历史考点梳理学案(一)古代中国

上传时间: 2014-10-12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高三历史考点梳理学案(一)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考纲聚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主干知识回扣】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先代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3、特点:①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
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③分封对象多元化;
④层层分封。
4、作用:①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5、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
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
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
三公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掌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3、地方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4、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②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
中央: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中朝,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地方:①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设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特点:三省指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作用: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③三省六部的确立和完善,使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
3、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措施:
削实权(“权”)①削弱藩镇,州郡直属中央;
②文臣出任州郡长官,通判负责监察;
③设二府三司削弱宰相权力。
制钱谷(“钱”)①设转运使,各州郡赋税由中央直接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②设三司,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收精兵(“兵”)①设三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
②发兵之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影响:①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4、元朝的政治制度
①在中央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
②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
①明太祖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亲掌六部,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无决策权;
②明成祖在文渊阁设立内阁,此后内阁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票拟”。
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2、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
①设立背景: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皇帝挑选亲信官员担任军机大臣。
②军机处的最大特点:“简、速、密”。作用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③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古代中国的经济
【高考考纲聚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主干知识回扣】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 →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唐代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及原因: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许多私田出现;
③鲁国、齐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
(1)土地国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
(2)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的影响:①税收减少;
②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③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也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形成:春秋战国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评价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比较稳定;
②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①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阴碍近代社会发展;
②非常脆弱,很容易破产。
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1)经济思想:以农为本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
①冶金业
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冶铁技术:春秋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发明灌钢法。汉代开始用煤,南宋开始用焦炭作燃料。
②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
  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汉代丝绸之路,“丝国”;唐代缂丝技艺。
  棉纺业:元代: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③制瓷业  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东汉:青瓷;   南北朝:白瓷;   元代: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粉彩和珐琅彩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
官营手工业: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兴起
商朝:商人和货币出现
周朝: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市中“坊”“市”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2、商业的繁荣
宋朝:彻底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地域性商人群体一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①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③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
④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①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③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
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⑤目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
2、清朝发展
到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部门和地区增多。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②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阻碍因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进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具体表现在:①国家政策(重农抑商、禁海与闭关政策);
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2、原因: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
3、推行的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内容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倍加重视和保护;对商业活动是进行抑制。
5、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①贬低商人地位;
②限制经营范围;
③苛捐杂税;
④禁止对外贸易。
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海禁”与“闭关锁国”[来源:Z*xx*k.Com]
原因:①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
②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③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思想
【高考考纲聚焦】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主干知识回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
④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思想核心—— “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
●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摈除“天命”的绝对权威;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来源:Z&xx&k.Com]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法家:
●韩非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
●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
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董促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3、影响
对当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对后世:①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三、宋明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②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发明本心”。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1、出现的背景
①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③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①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③主张“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④主张男女平等。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议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4、影响: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考考纲聚焦】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的发展
【主干知识回扣】
一、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陶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火药: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
②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指南针:①战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来源:学_科_网]
★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和候风地动仪;
③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④元代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他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
①春秋战国——九九乘法口诀;出现筹算算法;
②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④魏晋时期——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⑤元代——珠算法
★农学
①《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等宝贵思想。
②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③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
★医药学
●中医学
①《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流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医圣”
③东汉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先河。
●中药学
①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②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出现“金文”;
③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出现“隶书”;
★书法艺术的发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隶书还是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④宋代书法艺术“有意无法”:
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宋四家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题材:原始集体生活
②战国时期发展:
工具:毛笔:题材:材质:绢帛; 代表作:《人物龙凤图》;
③秦汉: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④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士人群体兴起
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  代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⑤隋唐:
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代表作:盛唐“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⑥从宋代到明清:
●文人画的发展
宋代:①时代背景:“重文轻武”政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
②题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③特色: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特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民俗画的发展
宋代:①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②题材:市井生活;
③特点:写实;④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明清:①时代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②题材: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来源:.Com]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①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也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文学成就
★诗词
1、先秦: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汉赋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是一种带韵散文
3、唐诗
原因:①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的确立
成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4、宋词(长短句)
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来源:学科网]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5、元曲
背景: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世俗文学
背景: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娱乐活动活跃。
1、宋代话本:话本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塑造小市民角色,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明清小说:
背景: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就:①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
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③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源头:傩戏
2、发展:宋代南戏。民间创作、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3、成熟:元杂剧。表演形式多样,故事情节完整。(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4、繁荣:清代京剧。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形成。将中国戏曲推向高峰,被誉为“国粹”。)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