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练习 > 高三
 

2014高考复习资料 15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时间: 2014-10-11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15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
                经济政策
第六单元     第15讲
?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 “商人”。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 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统治者推行②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至隋唐,商人经商 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第六单元     第15讲
(5)宋元: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 “⑤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时,大都成 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城镇商业繁荣,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 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⑥徽 商”和“晋商”。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商业活动。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4)隋唐:除都市商业外,③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 服务的柜坊和④飞钱相继问世。
第六单元     第15讲
(2)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⑦草市”更 加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 镇。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 管。
(3)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 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4)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扬州、成都也成为繁荣大都会,出 现“扬一益二”之说。
第六单元     第15讲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A.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⑧丝绸之路,中外贸易 逐渐发展起来。B.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⑨市 舶使,专管对外贸易。C.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 半岛以至⑩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 重要财源。D.元朝:?泉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
界第一大港。E.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
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 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官方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
第六单元     第15讲
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易错扫描】????(1)“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 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2)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 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温馨提示】????(1)唐都长安城内“市”“坊”分离,对商业 活动实行严格的空间限制,即商业区和住宅区都被限定在固 定的位置。北宋东京“坊”“市”界限被打破,允许沿街开 设店铺;城内很多地方都有沿街的集市、夜市。
第六单元     第15讲
(2)唐都长安城有“宵禁”制度,北宋时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大街小巷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商业活动。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A.通过 分封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B.由庶民和奴隶劳作,遭受剥削和奴役。
(3)春秋时期: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
第六单元     第15讲
制受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和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 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 土地私有制。自此,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重农抑商”
(1)商周时期: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出现日益严重 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 权统治等问题。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 重农抑商”。此后的
第六单元     第15讲
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西汉初年: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武帝推行一系列 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 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4)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
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海禁”与“闭关锁国”
(1)表现:A.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为防止海上敌对势力勾
第六单元     第15讲
结倭寇,明太祖实行“海禁”。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 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 迁数十里,不许片帆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明清
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错扫描】????(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 度的影响。“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
度的衍生物。
第六单元     第15讲
(2)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清朝时的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思维拓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的根源,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是重要原因。
第六单元     第15讲
1.《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 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 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第六单元     第15讲
[答案]????D
[解析]????由“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项;由“广陵(扬州)大 镇,富甲天下”可排除C项;由“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可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故答案选D项。
第六单元     第15讲
2.“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 的江南手工业?( ????)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经济区域化。 此题易错选D项,但是材料没有反映产品商品化问题。
[答案]????B
第六单元     第15讲
3.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是?(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第六单元     第15讲
主和工场工人,这种现象最早开始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苏杭 地区。
[答案]????D
[解析]????根据对“居民职业结构表”的分析,“工场工人” 的人口比例较大,占30%,说明居民中已经出现了相当的工场
第六单元     第15讲
第六单元     第15讲
1.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程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2.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反过来,商业的进步,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手工业 的发展。(2)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 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 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 易。(4)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
一、从中国古代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来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 素有哪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第六单元     第15讲
衡。(5)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
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 意,没有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 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 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
第六单元     第15讲
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 ……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
?????                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明代商品
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社会充满了拜 金、重商及倡奢等风气与观念,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商品 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等经济现象密切相关;材
第六单元     第15讲
料中的富商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社会地位提高,对经济的作 用日益加强,既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助长了统治阶级的 腐朽倾向。
【知能拓展】????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商帮在商业往来中 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地整合了商业资源。其内部共同分享资 源,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商帮的贸易活动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 商帮也容易形成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垄断局面,这又不利 于商业的整体发展。这种看法是客观的,它既看到了商帮在 古代商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又看到了其局限性。
第六单元     第15讲
【温馨提示】????明清徽商、晋商经营方式比较表
第六单元     第15讲
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 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传统的政
第六单元     第15讲
二、列表比较“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第六单元     第15讲
第六单元     第15讲
续表
 ?????????                  材料一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
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第六单元     第15讲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 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 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 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 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 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第六单元     第15讲
?????              材料一表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
商”政策;材料二表明“闭关锁国”政策给人民带来痛苦,造 成社会不安;材料三表明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源是中国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总之,封建社会末期实行的“重 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
【温馨提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一方面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包括对来华 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 “海禁”的侧重点是严格禁止民间对外往来,而政府则有条 件地进行对外贸易。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第六单元     第15讲
第六单元     第15讲
1.(基础再现)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 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 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解析]????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
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
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故选B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答案]????B
第六单元     第15讲
2.(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据《史记》记载,汉孝惠帝与高后 执政时期曾强行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为吏……”这 实际上是?( ????)
A.规范官吏的选拔制度  B.对宦官权力加以限制
C.抑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D.保证商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史记》中记载的“市井”就是商人,他们的子孙 不能为官吏,反映了当时歧视商人的政策,而这不是“官员的 选拔”“宦官的限制”和“保证商业活动”的意思,因此A、B、D三项应该排除。
[答案]????C
第六单元     第15讲
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元史·食货志》记载:“钞始于唐 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下列对此记载的解析,正 确的是( ????)
A.唐之飞钱是最早的纸币
B.唐、宋、金、元都发行过纸币
C.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对元朝发行纸币有促进 作用
D.唐、宋、金发行了新的金属货币——钞
[解析]????“钞”即纸币,它始于唐飞钱等,说明唐飞钱等对元
朝发行纸币有促进作用。
[答案]????C
第六单元     第15讲
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诗能入史、证史。有不同的研究者 在论文中都引用了《卖炭翁》中“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 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 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 诗句。下列各项分别是他们研究论文的主题,请据此判断其 中使用不当的最有可能是?( ????)
A.封建时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B.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艰难
C.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
D.唐代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第六单元     第15讲
[解析]????材料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 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宫廷对百姓的剥削状况,下 层老百姓受到欺压,而不是体现商人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答案]????D
第六单元     第15讲
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据《唐会要》记载:“越……坊市 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这能表明?( ????)
A.唐代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
B.唐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
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
D.唐代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可知 政府对坊市管理严格。答案是D项。
[答案]????D
第六单元     第15讲
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 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 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 能出现于?(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第六单元     第15讲
所学知识,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据此分 析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 是都城,排除D项。材料中“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 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 了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根据
第六单元     第15讲
7.(基础再现)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 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
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经营农业的人口减少,经营商业的 人增多,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D
第六单元     第15讲
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山西号称海内最富”主要是因为?( ????)
A.晋商财力雄厚  B.小农经济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是清代,清代商业出现了 地域性商人群体,山西商人称为晋商,他们擅长经商,财力雄 厚,势力强大,形成“山西号称海内最富”的局面,故选A项。
[答案]????A
第六单元     第15讲
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 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 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 窑一千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
①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 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六单元     第15讲
表明③正确。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近镇各村”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可以看出①正确;材料中的太湖 地区、苏州地区、松江地区、景德镇的手工业都有所不同,
第六单元     第15讲
10.(视角拓展)下表是明朝部分皇室成员和功臣占有土地变 化情况,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第六单元     第15讲
C.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
D.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日益严重
[解析]????根据表格中皇室成员和功臣占有土地的变化情况, 可以判断这是对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描写;而A项“经 济较大发展”、B项“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D项“对农 民的剥削”等与题干含义不符,应该排除。
[答案]????C
A.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日益堕落
第六单元     第15讲
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下面是明代江苏吴江县市镇变化 表。下列对此表说明正确的是?( ????)
A.吴江县是传统的工商业中心
B.吴江县是江苏唯一的丝织中心
C.明清政府压制商业贸易发展
D.工商业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第六单元     第15讲
[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吴江县的市镇数量不断增 加,这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第六单元     第15讲
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 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 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 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 自便为之德。”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 法 ②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分配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
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
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六单元     第15讲
[解析]????在单纯的地主经济内部,地主对于消费有无限的追 求,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尽量兼并土地,扩大自己的经济能 力,②要选。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③ 要选。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第六单元     第15讲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人们的商品交换活动基本上是在“市” 内进行的。“市”是政府在城市里设置的商业区域,和居民 的住宅区“闾里”严格分开。大城市里,由于人口很多,往往 设置有多个市。如汉时的长安就有九市,有东市和西市之分。
市区规划整齐,四周都有垣墙,称为“阛”,与“闾里”相隔。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店铺、货摊、作坊只能在市里,买卖也必须在市内进行。
——张松《中国古代市场管理法规概述》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第六单元     第15讲
三分之一,土地大量荒芜……为了恢复并发展生产,唐朝在农 村推广均田制……在城市则大力推行坊市制,以杜绝农民离 乡背土的现实途径。坊市制度的存在,使农民无法自由地来 到城市,从而保证了农业劳动力的充足,有利于唐代前期农业 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肖建乐《唐代坊市制度及其历史定位》
材料三 唐代(618—907)为了便于管理,保证社会治安,城市 都采用封闭式的里坊制……这种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 种种不便,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直到宋代(960—127 9),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以至科学技术都有了长
材料二 唐初仅有人口3120151户,仅占隋大业初900万户的
第六单元     第15讲
足的发展,才逐渐打破了里坊制度,不再集中设市,取而代之 的是许多商业街,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看中国——中国建筑艺术——古代城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城市发展 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坊市制。(6分)
第六单元     第15讲
分开,在城市中有多个市,市的四周建有垣墙,各种商业活动 只有在市里进行。(6分)
(2)变化:里坊制度被打破,突破坊市制的时间限制,出现专门 市场,传统的“市”被商业街所取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封 闭走向开放。(8分)
(3)简评:坊市制是封建社会对城市生活进行管理的一种基本 制度;统治阶级试图从时间和空间上严密控制城市社会生活; 是集权统治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在封建历史阶段坊市 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权的稳定。(6分)
[答案]????(1)特点:市是政府在城市中设立的商业区,与居民区
第六单元     第15讲
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 济繁荣,全国形成了一些地域性商帮,其中著名的有晋商、徽 商、广东商帮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晋商的材料: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 纳妇。”“常氏一改‘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商’,能 数代集中优秀人才锐意经营商业,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 文化的商人群体。”“塞上商贾,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 人,甘劳瘁,耐风寒。”晋商一反朝廷“贵农贱商”的社会风 气,树立“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思想观念。晋商认为应
第六单元     第15讲
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举善事,如晋商范永斗由于“久著信 义”而受到朝廷嘉奖被授予皇商资格。
晋商对商业情报和市场信息非常重视,综合分析后及时改变 经营策略和筹划对策。“经营与票号共举,经贸与镖号同存”体现了配套经营的战略。到京城开饭馆,到四川贩夏布,到 扬州贩淮盐,到长白山贩人参,到湖南贩茶叶,到蒙俄做边贸。
材料二 以下是有关广东商帮的一些材料:
广东商帮来源于“从学而来者,宦成而归者,权缗算以起家 者,执艺事以自食其力者”,“外番各国夷人载货而来广,各
第六单元     第15讲
投各行交易”。
他们在广州、佛山等中心市场设置批发商行经营业务,例如 佛山原头街“卖京土布匹”;汾流大街卖苏杭美物、皮裘、 颜料、马鞍、毡毯、各色洋布;与此同时,他们又将广东的货 物贩运到外省或省内边远地区批发给当地中小商人。
广东商帮助海外商品在内地的流通,积累自己的财富之后将 自己的生活形态放置于海外,并影响当地的商业形态,晋商与 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以一张特许 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广东商 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
第六单元     第15讲
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 于世。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晋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广东商帮的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明清时期商品经 济发展的表现。(8分)
第六单元     第15讲
(2)特点:来源广泛,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从事长途贩运贸易;与 政治联系较少。(6分)
(3)表现:商业流通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 本日趋活跃;出现了全国性工商业市镇;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 体。(8分)
[答案]????(1)特点:晋商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具有强烈的商业 意识,具有勤奋、不怕吃苦的精神,重视商业信誉,重视商业 情报的收集,注重对经营策略的调整。(6分)
第六单元     第15讲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