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课件 > 九年级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常考题型及方法汇总:记叙文阅读(13年河南各地真题及改编题)

上传时间: 2014-10-10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中招,考点清单
记叙文

1.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件。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用:便于直抒胸臆,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 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有很大的作用。

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其发展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5. 记叙文的中心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自己对生活的一些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意思。精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如下: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③、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
,然后指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④、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阅读时要理解文章包含的深刻含义。

6. 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在安排材料、布局谋篇上的特点。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按时间的先后安排结构;②、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③、
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结构;④、按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记叙文的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到点睛的作用。

8. 人物形象刻画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对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9. 表现手法及作用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烘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判、揭露、嘲笑,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欲抑先扬,则是先大力颂扬再贬抑所描写对象,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和铺垫:使得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卒章显志(篇末点题):与“开门见山”相反,它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0.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1)、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2)、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3)、(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创造意境。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鲜明,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对比:使事情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反语: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散文

1.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同小说相比,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它同戏剧相比,同样讲究语言的精炼,但不受时空限制,而靠优美的语言取胜;它和诗歌相比,同样
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不是诗,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因此,散文是一种兼具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美文”。

散文形散而神聚。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2. 散文的线索

(1)、时空连“线”。(2)、因物取“线”。(3)、反复出“线”。(4)、以情导“线”。(5)、定“神”看“线”。

3. 划分散文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如《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4)、按思想感情变化分(如《荔枝蜜》分成“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四大部分);(5)、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分成总写战士、分写事例、总括全文三大部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

4. 散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2)、托物言志;(3)、借物喻人;(4)、借物(景)抒情;(5)、对比烘托(侧面);(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7)、以小见大;(8)、卒章显志。

5. 散文常见的描写方法

(1)、细节描写:也就是在作品中抓住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为刻画人物性格和烘托环境气氛、突出主题服务,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如:“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眼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戴领结。”

(2)、侧面描写:也就是烘云托月,不从正面表现。

6. 散文阅读要领

(1)、重视散文的结束语:很多散文采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具有“点睛”之效。

(2)、重视散文的“议论”语:它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是作者观点和意图的表达。

(3)、重视散文的“抒情”语。

(4)、重视散文的“反常”语。

7. 三类散文鉴赏

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通常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说理性散文三大类。

(1)、叙事性散文的鉴赏

叙事性散文中,作者记人和叙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但又不像诗歌那样直接抒情,而是把情感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因此要善于从叙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抒情性散文的鉴赏

抒情性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以作者的情感发展为结构线索,来统摄不同时空中的各种材料。在鉴赏时,我们要善于从看似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勾勒那辐射整篇文章的神韵凝聚点。

(3)、说理性散文的鉴赏

说理性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可以深入思索和联想的天地。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对于这类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体会感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小说
1.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其中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

(1)、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

(2)、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自然环境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如《芦花荡》中的白洋淀。

(3)、情节。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2. 小说的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及其主题方面入手。

(1)、人物形象鉴赏

①、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形象刻画即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A.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B.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交叉在一起。

D.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技巧。

②、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环境描写则有衬托、烘托的作用。

对小说中人物的鉴赏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做面面观,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2)、故事情节鉴赏

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环境描写鉴赏

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渲染;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主题的鉴赏

从作者背景看主题;从人物塑造看主题;从情节发展看主题;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中招典型题,精讲精析
【例题】(2013年河南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9题。
放学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文章解构,全文线索是安安放学回家。

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到5段:妈妈发现安安不能按时回家,决定跟踪安安。

第二部分,第6到12段:妈妈跟踪安安,亲眼看到了安安放学路上的一举一动。

全文主要内容是,原本回家只要用十五分钟走完的路程,安安却用了一个多小时,妈妈既担心又好奇,于是跟踪安安,看他在回家路上的活动。

主题总结,儿童天性好奇爱玩,他们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大人们要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考点1:概括内容要点

1. 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放学回家的路程只需十五分钟,是妈妈以成人的思维,按直奔目的地的时间来计算的。(1分)、事实上,孩子天性好奇爱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却没有意识到耽误了回家的时间。(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我们找出句子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的矛盾点。首先,细读题干,可初步确定这个矛盾点是放学回家路上时间的异同,妈妈和安安是两个年龄差距很大的人,他们的心理各不相同,他们对同一个概念时间的理解也不同;其次,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文章开头便交代了妈妈认为的时间,即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很显然,这是以成人的思维,按直奔目的的时间计算的;而安安放学后并不是直接回家,文章在第6到12段写了安安在回家路上发生的事,细读这几段内容,可以发现安安是一路玩着回去的,并不是像妈妈认为的直接“拐三个弯”到家的;最后,概括总结出答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矛盾点,即妈妈按成人的思维来计算时间,但她完全忽略了安安还是个孩子,天性好玩,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很容易就把回家的时间耽误了。

【方法指导】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提炼,有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摘抄式:根据题干提示锁定答案位置,用原句回答即可。
第二种,整合式: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
第三种,归纳式: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需要说明的是,“整合”不是词语、句子或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把握本质和联系,概括共同点。

此外,在摘抄整合归纳要点时,要注意题目所赋的分值,从而验证答案是否全面,答案分点分条回答,一般是一点1分或2分,4分的题可答4点或2点,当然也可多答几点,避免由于理解的偏差所造成的不必要失分。

由此可归纳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为: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第三步:抓住暗示信息,力争要点全面。要想将“点”答全,必须抓住题目中的暗示信息。

第四步:根据要求整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38页的《两角钱》第1题,第139页的《雪一化就有路了》第1题,第140页的《猫人》第1题,第141页的《木匠与画匠》第1题。

考点2:分析写作技巧
2. 第1到3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作了铺垫?(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②、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每点1分,共2分)

【思路归纳】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域,题干要求从“第1到3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即确定答案是在第1到3段中;其次,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出描写安安经历的内容与1到3
段内容相关的点,这些点就是铺垫的内容。通过细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此题可以从第3段安安与妈妈的对话以及作者对安安的外貌描写中找到一些线索:安安晚回家五十五分钟,妈妈质问安安去哪里了;作者还写道,
安安的球鞋、裤膝、指甲都是脏脏的。作为读者我们也很想知道安安为何会这样,因而这两处内容均属于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最后,根据后文内容进行验证找到的这些点。文章第7到十一段是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
历,第7段写经过一截短墙,小男孩们一个接一个爬上去走了几步后又跳下来;第8段写经过一个大铁门时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第9段写到板栗街时,跪趴在地上研究地面上的东西;第十段写经过一块工地时,安安“
用脚踢来踢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并搜索到一根木条,握着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第十一段写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两只红毛松鼠;至此,安安顺利到家,就是因为这些动作所以才会造成“他的
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也正是因为安安一路上走走玩玩才造成“只需要十五分钟的路,安安走了一小时零十分”,由此我们就可以确定第③段的句子“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
里全是黑的”和妈妈的那句“只需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作了铺垫。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试题,入手的角度有:
(1)、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2)、看上下文的关系,从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此外,如果题目明确给出所使用的写作手法,让找出相关语句,也必须结合上下文找。(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技巧。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4)、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看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5)、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40页的《猫人》第5题,第140页的《亲人节快乐》第4题,第146页的《零度下的温暖》第3题。

考点3:句子赏析
3. 品读第⑦到11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词语运用”示例:第⑧段“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一句中,“蹑手蹑脚”“尖叫”等词语传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相关语句,1分;典型词语,1分;分析,2分。共4分)

“修辞方法”示例:第⑦段中“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孩子们爬短墙时的乐此不疲,表现了“小男生”喜欢冒险的天性。(相关语句,1分;修辞方法,1分;分析,2分。共4分)

“细节描写”示例:第⑨段中“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一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察得细致专注,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相关语句,1分;细节描写,1分;分析,2分。共4分)(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

【思路归纳】首选,审清题干,题干已经给出答题方向,即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7到十一段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即可。也就是不可从其他选段的其他方面赏析;其次,细品第7到十一段
内容,从词语方面赏析,一般注意找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如动词、形容词等,如第⑦段的“惊险”,第⑧段的“蹑手蹑脚”“尖叫”等,赏析词语运用还得记得答出其作用,运用此类词一般都是对描写或主旨有一定
的作用,所以,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答出其作用;从修辞方法方面赏析,首先要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然后根据其特点在相应的语段中找相应的句子,一般考查的多是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几种修辞,所以找
的时候可首选这几种;从细节描写赏析:采用细节描写的内容,重点看一些动作描写、状态描写等,所以可以重点在语段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如“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
不成调子的口哨”等;最后,根据自己有把握的一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因为此题范围比较大,可从⑦到11段中任选三个方面的一个角度进行赏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失分。

【方法指导】解答句子理解赏析类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格式:某某一词(等词),写出了怎样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什么(作用)。(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
表达效果。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且增强语气或语势;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更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答题格式:运用那种修辞手法
,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作用)。(3)、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格式: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点明了,或表现了,或抒发了,或交代了什么(作
用)。(4)、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格式:这是个什么句,表达了什么
作用。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38页的《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第2题,第138页的《两角钱》第2题,第139页《雪一化就有路了》第3题,第141页的《木匠与画匠》第4题。

考点4:句子作用
4. 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②、记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③、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④、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我们分析文中多次写表示时间词句的作用,首先,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句,然后在具体分析,如第②段的“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去了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表现了妈妈等待的焦急;之
后写了妈妈怀疑孩子浪费时间,于是暗暗跟踪。跟踪过程中关注时间,记录了事件的进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妈妈跟踪安安的途中,作者用“11点半、11点45分、12点整、12点15分、12点25分”准确到分,突出了
孩子玩得专注的样子可见;此外,对整个故事来说,时间也是引发“放学路上,妈妈认为只需要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矛盾的焦点;从作者写作意图上看,全文是以孩子晚回家为因,又记叙了“妈妈”
跟踪探求儿子路途上时间花费的过程,以此得出文章的主旨。

【方法指导】重要句子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句子要么是贯穿全文的句子,要么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么是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要么是使用某种修辞的句子。

重点句子的作用:(1)、开头的作用:结构上——开头常引领下文;内容上——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中间的作用有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b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c照应。(3)、结尾的作用:结构上——结尾呼应开头,照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强化、升华情感;内容上——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起到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42页的《开花的课桌》第4题。

考点5:主旨探究
5.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童趣。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家所用时间上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成长。(观点,1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2分。共4分)

思路归纳,首先,审清题干,确定所选择的看法,此题题干已经给出三种主旨,考生只要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着重解说自己赞同的一种主旨即可。切记观点不是这三种的其一,所选观点不明确;其次,结合文章内容
具体分析,注意所阐述的理由与所赞同的看法要一致。如果认为表现的母爱,应突出母爱的具体表现,应抓住母亲担心儿子的语言和动作等角度出发进行具体阐释;若赞同童真童趣,则需结合三个小男孩特别是安安在
回家路上的细节描写;若赞同文章主旨是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则需根据大人不理解小孩子的天性方面着手概括。每个角度只要紧扣自己所赞同的主旨,言之有理即可。最后,选择自己把握性比较大的一种进行具体分析
,整合出答案即可。

【方法指导】,探究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从文中得到感悟或结合原文加以探究,探究时应结合原文,感悟应从原文中引出来,如果评价应表明态度及理由,要注意要求举例或结合实际;二是材料链接型,要明确链接材料
的要点,找出材料与原文的关系(如补充原文,丰富内容,深化主题等),然后加以探究,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42页的《开花的课桌》第5题。

考点6:理解标题作用

6.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放学”的理解。(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放学”指结束一天的学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出了写作对象(安安和妈妈),关联了放学路上发生的故事情节,点明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对题目的理解。做这类题时,首先,简要说明题目的字面意思(表层意思),“放学”没有阴晦的意思,其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即指结束一天的学习;然后,说明以此作为题目的作用(好处),“放学”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结合文章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谈论题目的深层意思。以“放学”为题目会引起读者的思考:什么人放学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因而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最后,题目的深层含义就是引出了写作对象,点明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1)某某题目指什么(释义:可以是表面意思,也可以是深层意思),点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主旨、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主要内容)。

(2)某某题目运用了比喻、或拟人、或反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某某题目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方法指导】(1)、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修辞义、象征义。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③、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④、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如《枣核》这一标题是以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为感情出发点,亦即标题的含义。

(2)、文章标题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标题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38页的《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第1题,第141页的《木匠与画匠》第2题,第144页的《亲人节快乐》第2题。

考点7:词语赏析

7. 下列句子中“尖叫”一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

【答案及评分标准】“尖叫”指突然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表示恐惧;句子中多次出现“尖叫”,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孩子们与狼狗挑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刻画出了孩子们爱玩爱冒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赏析“尖叫”一词。首先,理解“尖叫”的本义,即“突然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表示恐惧”;其次,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即联系上下文,围绕人物性格和事件进行回答。这个语段描写的是三个男生在放学路上“斗狼狗”的细节,在孩子们一次次的“接近大门”和一次次的“撤退”这样的行为中,他们寻找的主要是“尖叫”,也就是快乐和刺激,体现了他们顽皮爱冒险;最后,分析此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题干已经明确说了此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所以只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得出答案即可。

【方法指导】(1)、答题步骤: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揣摩词语语境义,再分析词语在此处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2)、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一般有四种:第一种是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第二种为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的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第三种是情感性作用。指词语具有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第四种是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38页的《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第3题,第138页的《两角钱》第3题,第139页的《雪一化就有路了》第2题。

考点8:段落作用
8.第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照应标题,承上启下(过渡)。②、承接上文妈妈的担心,引起下文对安安在放学路上贪玩情景的具体描写(作铺垫)。(意思对即可。作用,2分;分析,2分。共2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理解段落的作用,答这类题时,要从它的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第⑤段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即“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从结构上看,第⑤段照应了文章标题“放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内容上看,承写了上文妈妈对安安放学路上的焦虑和担心,引起了下文妈妈对安安在放学路上一系列活动的观察。

【方法指导】(1)、首段的作用:①、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几方面作用。②、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还有的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过渡语段适用的几种情况:①、表达方式发生转变,如由记叙到议论或由议论转为记叙等;②、记叙的方法发生转变,如顺叙与倒叙、顺叙与插叙衔接的位置等;③、在论述问题过程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换。
(3)、结尾段作用:内容上用来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4)、其他语段作用:照应上文,引出下文,补充说明等。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37页的《漓江情韵》第2题,和第145页的《一元钱的捐助》第2题。

考点9:人物形象分析
9. 文中的安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安安是一个顽皮可爱、贪玩;敢于冒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喜爱探索;热爱自然的孩子。(意思对即可,共4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我们分析安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即分析安安这个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出文中描写安安言行的句子,并结合安安所做的具体事情,进行分析。文中第⑦段“走短墙”,反复地“爬上去”“惊险地走”“跳下来”,写出了安安顽皮可爱、贪玩;第⑧段“斗狼狗”,“蹑手蹑脚”,反复地“摸上去”“接近大门”“尖叫”“撤退”,写出了安安敢于冒险;第⑨段“观蚂蚁”,从安安“跪趴在地上”和“蚂蚁搬苍蝇”的细节描写,正侧两方面来写安安善于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第⑩段“拣木条”,“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写出了安安喜爱探索;第11段“望松鼠”,“仰首立在树下”“瞅着”,写出了安安喜爱动物,热爱自然;其次,根据分析后进行概括总结,按照答题格式规范作答,即安安是一个……(肖像、品质、性格)的孩子;最后,根据分值检验答案的完整性,作答时最好分点作答,一般情况下一点是1分或2分,4分的题一般要答2点或4点,当然也可多答几点,避免由于理解的偏差所造成的不必要失分。

【答题格式】(1)、某某是一个什么的形象,例如从他的肖像、性格、品质方面写,再加上、作为什么人,表现怎么样;(2)、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加分述性格特点型;(3)、单句下定义型;(4)、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肖像、事迹、品质、性格等几方面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

(1)、可以根据文中的原词、原句来分析人物性格。
(2)、重视人物特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这些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性格。(3)、分析环境描写。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4)、分析故事情节。亦或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人物形象。(5)、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它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①、正面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②、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38页的《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第4题,第140页的《猫人》第4题,第143页的《蒲公英也很快乐》第5题。

考点10: 补写内容

10.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主题,合理想象,补写出安安按下门铃进门后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任选一种或几种,限制在60个字左右)(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妈妈满面笑容迎接扑过来的儿子,看到安安手上的宝藏,认真倾听着他的发现,不时惊奇赞叹一两句,早把时间忘得一干二净。(言之成理即可。符合内容和主题,1分。妈妈的做法,2分。共3分)

【思路归纳】做这类题首先应该注意题目要求,题干要求结合文章主题和内容进行补写出在跟踪完安安回到家后,安安的妈妈在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上的内容。即注意所补出的内容要符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所补写的内容要从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其次,根据故事的情节进展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揣测:安安妈会是笑脸(神态上)迎对安安,抱住(动作上)自己充满童真的儿子(言语上)说:“安安真调皮,去哪里玩了,都不带妈妈一起玩……”听完安安的诉说,妈妈觉得不能让自己的时间观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心理上)。最后,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任选一种或几种描写,字数在60字左右。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要符合题目要求,所以要选取自己把握比较大的一方面正确表述。

【方法指导】(1)、紧扣阅读材料提供的具体语境。在补写时只有把握了具体的语境,才能全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2010年河南9题,补写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必须联系上下文,围绕“妈妈的特征”去写。有的同学没有认真读后文“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仓促地写了妈妈的特征,不能得分。(2)、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在结合作品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而不能瞎编乱造。如上2013年河南12题,补写时要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描写事物。(3)、学会从阅读材料中寻找答题依据。中考阅读题在很大程度上考查考生提炼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补写题也不例外。如2009年河南8题,补写时注意阅读下文,“我”在心理活动斗争结束后,最终还是留在了车上,所以补写内容和下文有机地衔接在一起。注意,补写心理活动时,多用第一人称。

【针对训练】见本书第138页的《两角钱》第5题,第139页的《雪一化就有路了》第4题,第140页的《猫人》第3题,第143页的《蒲公英也很快乐》第4题。


备考满分挑战

聚焦河南中招

一、(2013年河南8到12题16分),【具体可见131页本专题,中招典型题,精讲精析中的例题】

二、(2012年河南8到12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桥在水上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盖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候,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先生,男孩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呢?

我没有房子。

女孩马上说,你可以住到我们家去,我们家有房子。

谢谢你,可我不能去你家。

为什么呢?女孩很惊奇。

那不是我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住自己的家。

你的家在哪里?男孩问。

我的家在外地,房子被大水冲掉了,我没有家。

两个孩子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女孩问,先生,我能不能抱抱你呢?不,不不,男子惊慌地缩了缩身子,低头看看肮脏的衣服,我很久没有洗澡了……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一动也不敢动,怕扰了桥上这无比温馨的一幕。我问自己,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拥抱一个肮脏的发着烧的乞讨者吗?我知道,我是宁愿给钱给物也不愿让孩子这样做的。我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她依然站在那里,粉红的围巾飘动。

我能和你玩一会儿吗?一转眼,女孩已经坐到男子的膝盖上,像自家亲人一样。男子激动得声音发颤,我怕是感冒了,会传染给你的。女孩说,不要紧的,我打过感冒预防针。男子说,可是,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玩的呀。

我有玩具!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辆掌心大小的玩具汽车,递给男子。男子接过去。看了看,往地上一收一放,小汽车呼啦一下滑了出去。三个人趴在桥上一起玩了起来。咯咯咯的笑声在空气里震荡,传得很远。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表,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该走啦!两个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和男子挥手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再次飞奔而来,每人给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妈妈说了,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谢谢你让我们有这样快乐的早晨!

谢谢你们,我也非常快乐。坐在地上的男子扒着栏杆摇晃着站起来,他伛偻着身子,不停地挥手,谢谢,谢谢,告诉你妈妈,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最快乐的一天!

桥上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良久,我缓过神来,走过去,给了男子一些钱。男子正在流泪,他说他的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等他赚钱寄回去。可是他病了,没钱医治,又不能打工,只能暂时在桥上乞讨度日,这几天发烧了,头痛欲裂。他曾想从桥上一跃而下,可是今天,上帝派这两个孩子带信来,让他一定要活下去!

(作者:王周生。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两个孩子给在桥上乞讨的男子送早餐,和他拥抱、玩耍;孩子的行为让男子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意思对即可。孩子的行为,2分;孩子行为产生的影响,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就本文而言,两个孩子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关键。容易错的是抓小放大,不能抓住主要的情节内容。

 

2.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指架在水面上的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指架在善良的人们与落难者之间的桥,点明主题。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来理解,有的还要结合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等来分析,还要考虑句式结构,综合分析各种信息,从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内容、悬念、主旨、线索和环境等方面来答题。


3. 从“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这句话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一:“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示例二:“犹豫”“紧紧”等词语细腻地表现了男子内心的波动,写出了孩子的纯真善良带给男子的感动。(言之成理即可。写出细节的词语,1分;具体分析,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回答时要紧紧结合题目的要求,找出细节描写的词语,可以是两个小孩子的动作,也可以是男子的动作。同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在品析中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心理感受。

4. 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教子有方:在具体行动中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②、善良有爱心:同情乞讨男子,让孩子给他送早餐、送钱;当孩子拥抱男子时,不阻拦。(意思对即可。一个方面2分,其中人物形象1分,分析1分。共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本文中的女人形象主要是通过侧面展示出来的,她虽然没有说话,但从孩子的行为和语言能侧面反映出这位母亲教子有方,善良,有同情心的品质。

5. 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桥下,水静静地流着,在阳光下泛着片片金光,远处飘来悠扬的乐声,好听极了。(言之成理即可。景物描写,2分;符合主题和意境,1分。共3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补写文章内容的能力。让考生补写景物描写,首先要弄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再根据前文的景物描写和文章的意境合情合理地补写。


三、(2011年河南8到12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1到5题。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巿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我”在漓江边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情节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记叙文要素和概括内容的能力。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突出了摇船人的优秀品质。概括时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营造朦胧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段在文章中作用的能力。本文开头运用景物描写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起下文。景物可以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心情。


3. “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中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2分)、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1分)、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把握能力。前文渲染主人公的其貌不扬且有残疾,其实是为后文写“我”的感动、赞美蓄势,以形成极大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从句子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和句子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a句子: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朦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b句子: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形象、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比喻内容的分析1分,效果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分析、把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和被惊飞的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要把握好答题的步骤,要突出关键词语“形象”。


5. 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十元钱。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共4分。若答“阳刚”,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本文中摇船人的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得到展现的,我们从他的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爱笑,可以确定他具有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品质。


全国最新真题

一、(2013年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到5题。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作者麦子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着,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1.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站立”表面上指大衣橱在地震中没有倒下;(2分)、实质上指在灾难中人们坚强、团结、乐观的精神。(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本文标题“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既充当文章线索,又概括了文章中心,“站立”表面上指“衣橱”没有倒下,实质上象征着人们不屈的精神。

2. 请赏析“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这个句子。(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运用反复的修辞,(1分)、突出了地震瞬间带给人心理感受上的时间之久。(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品析。此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格,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3. 联系文章语境,揣摩句子1,“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中“仍然”的含义,句子2,“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中“温度”的含义。(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句子1是说爸爸妈妈仍然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从侧面反映了灾难的深重,也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的担心。(含义1分,作用1分,共2分)

句子2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害怕、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暖。(含义1分,作用1分,共2分)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句子1中“仍然”说明地震后“我”等了很久也没看到爸妈回来,暗示地震造成的灾难之大。

4.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文中通过回忆地震时的情景,表现了奶奶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善良热情、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人。(实例2分,人物性格2分,共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本文中的奶奶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5. 作者说:“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房屋没了,一些人没了,环境改变了,但活着的人依然坚强乐观,依然热爱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人总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抓住“坚强乐观”等词语可得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探究。解题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乐观、坚强不屈的精神。


二、(2013年江西),阅读下文,完成1到5题。

两角钱

作者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暏,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我”在邮局遇到两角钱的难题时,(1分)、一个做民工的男孩子主动帮助了“我”,(1分)、令“我”感动难忘。(1分)(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文章以“两角钱”为线索,先写“我”到邮局寄信少了两角钱,颇为尴尬之时,做民工的男孩为“我”垫付了两角钱。“我”破开了一百元钱,想还两角钱,因为那也是小男孩的血汗钱,但想到“我”把钱还给他,可能会破坏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美好的感觉,因此“我”打消了归还两角钱的念头。把以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2. 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句子“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进行具体分析。(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示例: 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通过外貌描写点明男孩子生活的艰辛,以更好地表现他内心的善良。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任选其中两种进行分析即可给分,4分)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理解。画线部分主要采用了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来刻画男孩子这一形象,分析他的形象特征时,还要结合文章情节。


3.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大意相同即可,2分)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特定词语的含义。“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此处的笑是男孩子为“我”的再次感谢而感到欣慰,由此可以看出男孩子内心是纯洁的,帮助“我”是真心诚意的。

4. “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信息检索的范围在第九段,“我”认为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而维护一个孩子帮助成年人的美好感觉,比两角钱更重要,因此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


5. 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2分)

【解析】此题考查揣摩文章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分析能力。文章写了男孩子三次“笑”:第一处:他微微的一笑。此处的笑是帮助别人得到感谢而喜悦。第二处:冲“我”笑了笑。此处的笑是以笑和我打招呼。第三处: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此处的笑是为“我”的再次感谢而感到欣慰——男孩子帮助“我”并得到“我”的肯定与尊重,男孩子是快乐和自豪的。


6. 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1分)、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1分)、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我”与男孩子虽然只有一面之交,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那就要分析这个男孩子什么事、什么精神让他久久难忘,或是“我”从男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人难忘。结合此篇文章可以得出答案。

三、(2013年河北),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到5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拖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拍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暗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 通读全文,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激愤恼恨,到胆怯疑惑,到怀疑动摇,到平静释然。(答出1点得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能力。题干要求填写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解答这种题,要树立“原文意识”,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文中关于人物情感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直接摘抄或概括得出。

2. 选文第12段中“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这里是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3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解答此题不能脱离原文,“病人”加了引号,说明这个词语有特殊的含义,不是指身体有疾病的人。要解答这个加引号词的含义,首先要锁定答题区域,应该是文章二三两个自然段和第十五段,再选用关键词“搬弄是非”“说三道四”“伤害”“需要救治”等,最后整合答案。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3分)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结合句意表述使用这种修辞的作用;这两句话也是环境描写,所以还要把环境描写的作用整合进来。

4. 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一:夜深了,大雪慢慢地停了下来。地上一片洁白,在路灯的映照下,发出柔和的光。夜是那样的宁静,空气也变得温润而清新了。

示例二:雪慢慢地小了,雪片儿像春天的落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我似乎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花香。(符合语境、运用描写、语句通顺,共3分)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理清故事情节,雪的大小是和“我”的心情紧密相关的,“我”的心情变得平静释然,雪也就小了;“我”懂得了宽恕,雪景也就美了。

5. 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能够宽恕和融化它。(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一定要通读全文,特别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它往往具有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这类句子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

四、(2013年广州),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到5题。

猫人

作者是美国的罗杰·迪安·基瑟

我喜欢钓鱼。我最喜欢的钓鱼地点是在一个湖边,那个地方在加利福尼亚山区的一个城镇的小加油站附近,距我当初住的地方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每年,冬雪刚刚融化,我便把渔具装上旅行车,出去钓一天鳟鱼。

有一次,我穿过美丽的人造高山湖泊的小水坝,把车开到一侧,开始卸下鱼竿。忽然,我听到一声枪响,呼啸着飞过我的头顶。听到有人开枪射击,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这是禁猎区,不允许打猎。另外,在我多年钓鱼的区域内,除了几辆拉木材的卡车路过,还是头一回遇到有人来。

我蹲在汽车后面,小心地瞭望四周,看是否有人。又响了两枪。子弹“砰砰”地击中大岩石,我却还是没有看到人。

随后,四个年轻人从土路上走来。一个人举起枪,开了一枪。一只猫跑过土路,钻进灌木丛。

“嗨,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他们走近了,我问他们,“这里不允许打猎。”

“只是打一只该死的猫。”大一些的青年说。另一个小青年慢慢举起枪,朝着那只猫又开了一枪,猫还藏在大石块后面。

“别胡扯,伙计们。为什么没来由地杀生?”我问。

“让你看,那只猫值多少钱?”一个小青年说。

“10元怎么样?”我说。

“100元怎样?这个价钱可以接受。”四个年轻人中最大的一个说,“砰!”他朝着猫的方向又开了一枪。

几个星期来,我一直在攒钱,好去买一艘旧船和发动机,以便不必在岸上钓鱼了。我钱包里有110元,口袋里有20元。

“好吧,我给你们100元买那只猫。只是请不要杀死它。”我掏出钱包,从秘密夹层拿出100元,放在棕色旅行车的引擎盖上。四个年轻人走过来,站在那里盯着钱看。他们的脸上显出非常严肃的表情。大一些的小青年俯身拿起钱来,揣进牛仔裤的口袋。

四个年轻人消失在路的拐弯处,我开始寻找那只猫。

几分钟后,四个年轻人乘坐一辆旧的敞篷小货车从我身边驶过,返回山上的镇子。

用了一个多小时,我才给了那只猫足够的信任,抓到了它。我抚摸它五分钟左右,随后放进我的车里,连带我的渔具,开车回到山上的小店。

我问店主,他是否知道周围有人丢了一只猫。他走到我的车旁,看那只猫。他告诉我,住在隔壁的老人大约一星期前丢了自家的猫,老人很伤心,因为那是他妻子的猫,她在几个星期前去世,那只猫是她留下的全部纪念。

小店店主到电话机旁,打了一个电话。他回来时,给我倒了一杯热咖啡,我们聊了大约十分钟。我听到身后的门开了,我转过身。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弯腰驼背,看上去至少有100岁了,慢慢地走到拐角处。他坐在一张摇椅上,却一言不发。

“那是他的猫。”店主告诉我。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从柜台后出来,走到老人坐着的地方。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随后递给他一张纸。店主扶着老人的手臂,帮他站起来,他们走向外面的旅行车。

我透过窗户看到老人伸手进去,把那只猫抱在胸前。随后,两个人走到隔壁的一栋活动住房,走了进去。

几分钟后,店主回来,我告诉他:“我真该上路了。”

“找到那只猫有奖励。”店主说。

“我没想要奖励。”我回答。

店主拿出一张纸,我从他手里接过来。我打开折叠的纸,看到那是一张私人支票,可以兑换现金2500元!

我吃惊地扬起眉毛。“别担心,那张支票无效。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店主说。

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于是,我又把支票拿回来,放到衬衣口袋里。

“我想,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他说着,大笑起来。

“是呀,我知道。只有傻瓜才这么想。”我说着,也笑了。

我走出门,开车回家。那几位年轻人和他们的枪让我决定推迟钓鱼旅行,另找时间。

我到家时,妻子给我一张字条,是一位来访的朋友留下的。字条上说他认识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船卖给我,可按月付款。我给那位卖船的人打电话,说完船的情况,我问他想要多少钱。

“2500元。要是我替你筹措资金,就是3000元。”他告诉我。我对他说过一个小时后再给他打电话。

我从口袋里拿出支票,给我存款的银行打电话。我告诉他们猫的故事,问他们是否有办法查出老人给我的支票是否有效。我把支票的号码报给他们,等着他们回话。十分钟后,电话打回来了。

“基瑟先生,支票有效。”电话那头的女士说着,笑了。

“有什么好笑的?”我问她。

“噢,我给银行打电话,询问这张支票是不是真的,那位先生告诉我。给你支票的老人特别富有。他拥有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经营的大部分木材公司。”

这还不是唯一的惊喜。那天晚上,我驱车去看待售的船、发动机和拖车。揭开帆布时,那条船跟新的一样。这笔买卖很划算,我知道自己想要它。但是,我看到船的名字,我确定注定要这条船。

船的后面漆着的字是:猫人。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3期,孙宝成译)

1. 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地点高山湖边, 情节①,舍钱救猫 。 (2分)
地点山上小店, 情节②,归还猫并意外获得支票。(2分)
地点我的家里, 情节验证支票欲买船
地点售船地点, 情节惊喜奇遇“猫人”船
【解析】此题考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考生不难解答出“救猫”和“还猫”,但这样与下面两个情节衔接不够紧密,还应考虑到“钱”这个因素。

2. 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1)、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就走到老人身边,从这一细节里,你看到老人与店主的关系如何?
【答案及评分标准】关系熟络有默契,同时店主又非常敬重老人。(3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细节描写及解读细节表达内容的能力。对于两人的“熟络有默契”,考生可通过老人进店后用手杖将地板敲击,店主就走过去,老人和店主耳语了几句可分析得出。而“敬重”需结合全文,了解老人身份后才易理解店主的行动进而做出此回答。

(2)、店主为什么说“那张支票无效”?除文中说店主认为“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这一原因外,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我”仅仅用了100元就从四个青年手中救回了猫,却意外获取了一张私人支票,有些不可思议。(1分)、②、店主说“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没有人会为一只猫付出那么大的代价”。(1分)、③、店主受到老人的嘱托,故意这么说。(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提取与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联系前后,作出推断。店主说“那张支票无效”,紧随其后的句子“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为原因之一,问题要求从其他地方再找答案。再从“我”自身来说感觉可信的原因,一方面从常规推理,感觉猫本身不值这么多钱,更何况自己仅用了100元从四个青年手中救回猫呢;另一方面,受店主言行的影响,所以才有后面的“‘是呀,我知道。只有傻瓜才这么想。’我说着,也笑了”这一言行。从店主的角度分析,店主也从常理来讲“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加以印证,而读完全文,再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可推出店主是受到老人的嘱托,才故意这样说的。

3. 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你把这张支票给年轻人,并告诉他支票是无效的。(4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推断与想象的能力。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注意情节间的逻辑联系和故事的结尾,同时也要注意故事发展中的人物细节描写。

4. “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我”是一个崇尚精神但又不拒绝物质、矛盾、有侥幸心理的人。如文中当店主拿出支票时,“我吃惊地扬起眉毛”,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救猫是出于自己善良的本性和对生命的尊重,没有想过因此而获得物质奖励,所以当店主给“我”支票时便是“吃惊”。而“扬起眉毛”则表现了“我”的惊喜。当“我”知道买船需要2500元时,又侥幸地打电话给银行查支票是否有效。(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中心,围绕文章中“我”的言行去归纳其品格,言之成理即可。注意结合文章中当店主拿出支票时,“我”的细节描写来概括其形象。

5. 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举一例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如从文中店主告诉我们老人“精神错乱”,结尾处交代的却是“经营大部分木材”的富有老人;被认为“无效”的支票,最后竟然是有效的;整个买船过程竟然是老人一手安排的等方面选择作答。(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从“出人意料”的写作特点角度出发,结合文章内容,答出让人意料的原因。解答时注意结合文章中的例子分析,重点围绕老人和支票两方面分析。

河南名师预测

一、(2014年郑州名师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

木匠与画匠

去年装修新居,我从老家运来了一些樟子松板材,想让家里的书架、写字台和餐桌都使用天然的木料,我想看它们身上透露着的妖娆花纹,我还想闻樟子松木散发出的那股独特的气息。在远离家乡的都市,有它们陪伴着我,我会觉得格外塌实、温暖。

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板材运来后,负责装修的工长对我说,这板材还要运到工厂进行切割和抛光,因为它们太毛糙也太厚了。而且,他说如今城里的木匠根本不会用这样的板材打家具,他们只会用市场出售的板板正正的细木工板。我跟工长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用细木工板来打书架,让他一定想办法请一个能胜任这活的木匠。

板材先是被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把长的截短,将厚的冲薄了,然后再把它们拉回来,一摞摞地堆在厅里。我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这板材似乎架子很大,不那么轻易让人在它身上动锯和刨子,没过一周,它们又来了毛病,也许是没有被充分烘干的缘故,材质开始变形,有的看上去凹凸不平,没办法,它们再一次被运进工厂,这次是给它们压光。回来后的它们果然平展多了。它们在这幢高楼中乘着电梯三进两出,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在那段日子,许多居民对它们比对我还熟悉,他们都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木材?那口气好像在打听一个野孩子的来历。

工长从他的家乡请来了一个木匠。木匠一见那些木材,就会心会意地笑了,说,城里的木匠看见这木材,准懵。言下之意,只有他对付得了它们。在木匠工作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跑到工地看他干活,我帮他选择板材,哪些适合做书架,哪些又适合做写字台的台面,真的有给木材选美的感觉。木匠用刨子刨木板的时候,我常捡刨花来看。又薄又软的刨花上有着奇妙的花纹,感觉拿在手中的就是牡丹巨大的花瓣。那一段时间我异常兴奋,画了很多的家具草图,一会让木匠给我打个茶桌,一会又让他给我打个板凳。等木工活大功告成的时候,我觉得对我来说家装中最重要的工程已经完成了。

童年的时候,我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当你家要打家具时,就得把木匠恭恭敬敬请到家中,给他们沏上茶水,炒上几盘好菜,备上一壶烧酒,好生地侍候着。木匠呢,他们大都很神气,因为他们不像其他人靠种地为生,他们是手艺人,因而说话就很冲,主人稍稍招待不周,他们就挑板材的毛病,把它们说得一无是处,什么材质糟了,花纹不漂亮影响他的手艺了等等,要中途撂挑子的样子。这时的主人就得赶紧检点自己的“毛病”,给他递烟,陪着笑脸,把伙食的档次提高上去,木匠这才会“复工”。所以木匠背着的工具袋,在我眼里高贵得不得了,因为靠着这些形形色色的铁家伙,他们就能吃上好饭。他们不仅吃得好,家具打好后,还能得到数目可观的工钱。我家的邻居就是个木匠,他家就常常吃细粮,让我羡慕极了,觉得木匠过的日子才是日子!

我们那时用着的家具,哪一个不是木匠亲手打出来的呢?想着木匠能让椅子长腿,能让桌子镶上抽屉,就觉得他们是有道理牛气的。

我童年时羡慕的人中,还有画匠。画匠多不是本村的人,他们从哪里来,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肩上也像木匠一样背着帆布袋,不同的是,那里面装着各色颜料和各种画笔。不管人们家中贫穷还是富裕,都喜欢请画匠来家里画上一些画,在漫漫长冬里,那些画就是春天。画匠的活比木匠要轻巧多了,也艺术多了,他们把花鸟虫鱼画在炕琴上,画在门楣上,画在镜子上,画在椅背上,画在窗棂上。他们画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凑在跟前围着看。画匠喜欢用艳丽、花哨的颜色,所以那画总是很惹眼,很热闹。画中一般是没有人物的,多数是唱歌的鸟、盛开的花朵以及肥硕金红的鲤鱼,所以那画看上去总是莺歌燕舞的。画匠在画画的时候,是住在主人家里的,主人也照样拿出好饭好菜好酒款待他们。他们走的时候,口袋里也会装上丰裕的工钱。那时我对画匠崇拜极了,想着一个人靠着画画就能混上好吃的,而且能自由自在地游荡,真恨自己那双把茶杯都会画歪的笨拙的手。

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的富足,木匠和画匠在那样的小山村已经消失了。城里的木匠,只会使用机械制造出合成板材,他们大约连刨子都不会用。而画匠,即使有,也不是我所见过的那种带着传奇色彩的游走的人了,他们会有自己的一爿小店,等着上门来的生意。

在我的故乡,当年木匠打出的那些朴拙的家具和画匠描画的画,肯定还有幸存于某座老屋之中的,只是真正热爱它们的人少而又少了,让我们在回望岁月时,不由发出一声叹息。

(作者:迟子建。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文章回忆了童年的时候,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羡慕的人中,还有画匠。因为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过的日子才是日子”,同时,间接写出了自己要用天然木料打家具的原因,以及对木匠与画匠的怀念。(概括1分,原因2分。共3分)

【解析】文章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概括能力。选文的标题已经给出内容提示:“木匠与画匠”,联系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的内容主要是对过去那种依靠自己双手不受社会庸俗限制的木匠与画匠的怀念。


2. 文章为什么要以“木匠与画匠”为题?(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以木匠与画匠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木匠与画匠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木匠与画匠组织材料,展开描写);③、木匠打出的那些朴拙的家具和画匠描画的画,代表了淳朴的民风,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答题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表层义和深层义;②、点明中心和主题;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蕴含的感情;⑤、所采用的题目样式等。我们看到文章标题“木匠与画匠”时,就想知道作者笔下的木匠与画匠之间会有什么异同,或者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等,所以文章选择这样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结合选文内容,可以知道,文章主要是围绕木匠与画匠展开,最后说明了现在生活中的木匠与画匠早已丢失了古朴的艺术气息。


3. 为什么说板材“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因为在那段日子,它们在这幢高楼中乘着电梯三进两出,许多居民对它们比对我还熟悉,他们都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木材?所以说板材“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间关系的理解。用“为什么”来提问的题常见,这类题一般考查的都是句子间、段落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只要弄清楚了句子间的关系回答是不难的。作答时,先回归到原文相应的段落中,本题可以结合选文第③段做具体分析。


4. 从句子a“那口气好像在打听一个野孩子的来历”,和句子b“又薄又软的刨花上有着奇妙的花纹,感觉拿在手中的就是牡丹巨大的花瓣”,这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句子a:把他们都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木材比作好像在打听一个野孩子的来历,形象地写出了邻居们对这些木材来历的好奇与关注,生动别致。

句子b:把有着奇妙的花纹又薄又软的刨花比作牡丹巨大的花瓣,形象地写出了刨花的形状与特性,生动别致,富有诗意。(任选一句。分析2分,作用2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回答问题时不仅要抓住比喻句的基本表达效果——“生动形象”,而且要从喻体形象性的角度来说明本体的特征,即要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讲清楚如何让其生动形象。


5. 为什么“让我们在回望岁月时”会“不由发出一声叹息”?“我”叹息的是什么?(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因为在我的故乡,当年木匠打出的那些朴拙的家具和画匠描画的画,肯定还有幸存于某座老屋之中的,只是真正热爱它们的人少而又少了。“我”不由地发出的叹息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统丢失的一种感慨,并由衷地希望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回答这类题首先要注意抓住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其次要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很好的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语句进行整理完成答案。我们在文章的结尾段才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其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传统文化、古朴民风的丢失,让作者叹息,也让读者在看完文章后不由心生慨叹。

二、(2014年新乡名师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到5题。

开花的课桌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到户外,觉得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

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

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受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纤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

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打碗花、紫地丁、黄地丁、映山红、葛条……学生的课桌上花势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有些野花,我根本叫不出名字。春天,山里野花多极了,山坡上、田埂上、河边、路旁,到处都是。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的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却无忧无虑地吹着柳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那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钢笔上,看上去,他像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了。花枝轻抚小脸,让人分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这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便开始讲课。其实不必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清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 第②段和第①段的内容有很大的反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这样写更能突出课桌上的春色带给“我”的意外和感动。从以下这些词语就可以看出:“意外”“发现”“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原因1分,词语1分。共2分)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反衬的作用。还考查了词语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做题时先要弄明白第①段和下文的反差,然后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作用。第①段指出虽是春天但作者依然感觉仿佛还是处于冬天,然而第②段笔锋一转写了自己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作者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顿时觉得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


2. 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课桌上的变化?(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采集信息能力。不同于以往概括文章内容的题,因此答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再回答。回答时,可以从每一段涉及的“课桌”入手,选好相应内容后再进行进行排除。

3. 品读第②到④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词语运用”示例:第③段“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一句中“寒风料峭”“一抹淡到极致”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发现春色的不易,为赞美孩子们的纳新和细心做了充分的准备。

“修辞方法”示例:第④段“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生动形象地野花的形状之小和色彩之淡,表现了孩子们的细心。

“细节描写”示例“第②段“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一句,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草芽的小、细、嫩。很好地表现了“我”的意外和“蓦然发现”,也表现了孩子们对美的热爱。(任选一个方面分析。分析2分,作用2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确定选择哪一个方面,其次要从相关的段落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赏析时不但要对所选内容进行解说还要注意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题干给学生一定的发挥余地,不局限在一种欣赏角度。可以从第②、③、④、段分别截取一句话进行赏析,尽量选择自己比较容易把握的角度来赏析。

4. 全文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记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②、表现孩子们对美的热爱。③、记录“我”对孩子们认识的深入。④、引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和文章记叙顺序的理解。回答时重点要抓住段落之间内容的变化及其作用并结合文章中心回答。“时间”是记述事件发展的一种标志,所以文中多次出现“时间”,其作用就是记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在时间的推移中,“我”与孩子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着,为文章末尾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提供依据。


5.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写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有人认为是表现师生之间的真情,有人认为是孩子们像春天一样充满了希望。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孩子们在还是春寒料峭时就把第一抹绿插上课桌到把各种野花插到课桌上,绑在钢笔上,簮在小辫上等都表现了孩子们对自然和美的热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师生之间的真情。文章从老师发现孩子们插上的第一抹春色起,就写出老师对孩子们热爱自然和热爱美的呵护,孩子们也没有忘记在老师的课桌上插上野花,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这些都表现了师生之间的真情。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孩子们像春天一样充满了希望。这一点从文章的最后抒情议论段就不难看出。(观点1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2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答题时,先要确定自己同意哪一种意见,然后集中精力从文中找出依据来。须注意的是:给出的意见即是观点,你所找的根据必须能证明所选的观点。

三、(2014年许昌名师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到5题。

蒲公英也很快乐

大后部落是出了名的贫穷偏僻,而我即将要被分配到那里去做小学教师,想想这个,心就凉了半截儿。

去的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朵。

总算走到村子了,眼里看到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鼻子闻到的都是火烧粪便的味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算是给这个死寂的世界敲敲门提了个醒儿:我们还活着。

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逃离这个苦海。

我想先到学校去看看,便问了一个小姑娘学校的位置。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放下手里的猪食桶,在裤子上抹了抹手,说她领着我去。

这是个大概有十来岁的孩子吧,扎着两条活泼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小脸上缀满了灿烂的笑,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好奇。

她欢快地走在我的前边,热情地问我为什么来这里。

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就想到处走走看看。”

“哦。”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间显得有些失望。

到学校了。与其说那是学校,不如干脆说就是一间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一根旗杆和一面有些破旧的红旗证明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教室的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的,座椅也都整齐地摆放着,窗户也都纤尘不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

我问她:“怎么没人上课呢?”

“没有老师啊,大概有两个月了,老师们一个个地来了又走了,大人们说,没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当老师。”小姑娘说。

“那这里怎么会这么干净呢?”

“我和我那几个好朋友说好了的,每天都要有一个人负责来这里打扫卫生,我们要把这里拾掇得干干净净的,这样老师来了,就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

孩子的话,好似在我心头猛地扎了一针。

“有好几次,几个淘气小子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的,我们和他们吵了好久呢,最后,到底是我们赢了,他们现在也经常来帮我们呢。”她一脸骄傲地说着,“正好今天轮到我了,你先坐着歇会儿,我要开始打扫卫生了。”

我看她拿着一块抹布,开始忙碌起来。那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芒。

从学校回来,小姑娘在路边蹲了下去,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朵蒲公英递给我,她说:“吹蒲公英的时候,先许一个愿。然后一口气吹下去,要把蒲公英吹得一个不剩,愿望就会实现的。”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

“你也吹啊,快,赶紧许个愿。”她催促着我。

我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了很久,然后真的就很认真地一口气吹过去。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小姑娘灿烂地笑着,好像每个人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一样。

她就问了我:“你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呢?”

我微笑地反问她:“你呢?”

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

她不知道我许下的愿望是什么,其实,我许下的愿望和她有关,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关。

我决定留下来,因为我喜欢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那些蒲公英虽然生在这贫瘠之地,但依然可以很快乐。

“你还没告诉我你的愿望呢?”小姑娘刨根问底儿。

“我的愿望就是……”我故意卖着关子,“你能实现你的愿望。”

小姑娘把我送出很远,一直到我坐上了通往县城的客车……

(作者:朱成玉。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我”从失落,不愿留下任教到改变主意,留下任教的过程。(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本文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安排故事的。从文中第四段的“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逃离这个苦海”,到最后的“我”和小姑娘许愿,可以得出答案。

2. “我”决定留下任教的原因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我”被村子里孩子们渴盼能有新老师到来给他们上课的愿望和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喜欢这里像蒲公英一样淳朴快乐的孩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小姑娘的言语及行为,还有小姑娘吹蒲公英时许的愿望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之所以留下来很显然是被孩子们真诚的愿望和行为所感动。

3. 句子“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蒲公英种子飞舞的美态,烘托了小姑娘天真、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我”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修辞手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把“蒲公英种子”比作雪花,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在这里不仅是烘托小女孩的形象,同时小女孩的这种形象也为我内心情感发生的变化做铺垫。

4. 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我向她挥手,大声地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此题考查补写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我许下的愿望和她有关,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关”可看出“我”决定留下来任教,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所以结尾要表明“我”会和孩子们再见到。

5. 对文中的“我”和“小姑娘”,你更喜欢谁?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一:我更喜欢文中的小姑娘,因为她热情善良、积极乐观、渴望学习。

示例二:我更喜欢文中的“我”,因为“我”富有爱心,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好老师。(选择1分,原因3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赏析。无论选取哪个人物形象,都一定要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各自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来分析。如,写小姑娘,则需突出小姑娘的热情与善良、积极、好学的品质;若写“我”,则需突出“我”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好老师。意思对即可。

四、(2014年三门峡名师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到5题。
亲人节快乐

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尚笑呵呵地打趣,你最多只能享受三周。可是三个月后,他无奈地劝我转院,再后来,医生都嘱咐我回家休养。亲友的问候减稀,老公去野外搞地质勘探了,就连一直拿我当宝贝的儿子,也一天天淡下来。

就这么挨到二月,风变得软起来,儿子推我去广场,广播里正唱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八十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很好,我问,怎么好?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好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方大夫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不够。方大夫技艺高超,可收费也超高,因此不得不中断治疗。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儿子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一个寒假常见到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给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堆雪人也一概不理。如今,常常溜得不见踪影。

长叹一声,吃药吧,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飞机模型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若干年后,我仍稳坐轮椅,那个小女生还会勇敢示好吗?一时间,忍不住泪流满面。

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迭声地催我拆开。哦,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儿子那张汗津津的脸,我又怜又喜。

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小手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报告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要把礼物给我。

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问到名字后去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是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原来,那首叫《斯卡布罗市集》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眯眯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回到家,惊异地发现方大夫立在门口,赶紧请进老人。他一语惊人:“我是来求医的,自从你停止治疗后,这孩子天天站在诊所窗外,观察模仿我的按摩动作。他很懂事,外面下雪,叫他进来也不肯。为此我心律不齐,泪腺失控,常常失眠,想到孩子就要开学,再这样会影响功课,我更要病入膏肓了。希望你能答应我,从明天起我们相互免费治疗。”

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第二年的深冬,我离开了轮椅,方大夫拒绝了我的谢礼。他微笑着说,去年春天,您的孩子曾送了我一份最好的礼物。

(作者:刘继荣)

1.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文主要写儿子为妈妈送亲人节礼物而四处寻找并终于找到了妈妈喜欢的一首英文歌曲,令妈妈非常感动。(意思对即可。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概括故事情节,要抓住记叙文的三要素,抓住能显示作者思路变化的句子。就本文而言,儿子四处为妈妈找歌和妈妈的感动是关键。考生容易犯抓小放大的错误,不能抓住主要的情节内容。

2.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亲人节快乐”的含义。(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方面是儿子送给母亲礼物时的一句祝福语,另一方面代表的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与回报。(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答题时首先指出标题,字面上的意思,即本意,从本文的标题看,“亲人节快乐”,是儿子送给母亲礼物时的一句祝福语;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指出标题的深意,本文叙写了儿子在母亲生病坐轮椅期间,到处寻找妈妈喜欢的歌曲和学习按摩为妈妈治疗的经历,表现了孩子纯净善良的心灵,“亲”和“情”一字之差,却意蕴丰富而耐人寻味,因而这句祝福语代表了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3. 从句子“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迭声地催我拆开。”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一:“气喘吁吁”“捧”“催”等词语具体细致地表现了儿子找到生日礼物送给妈妈时的兴奋激动之情,突出了儿子的纯真善良。

示例二:“惊呆了”“不知所措”等词语细腻地表现了妈妈接到礼物时的好奇、吃惊,写出了儿子的纯真善良带给妈妈的感动。(言之成理即可。写出体现细节的词语,1分;具体分析,2分,共3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回答时要紧紧结合题目的要求,找出细节描写的词语。可以是儿子的动作,也可以是妈妈的动作。同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作具体的分析,在品析中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心理感受。


4. 文章前面的哪些语句为后文儿子给妈妈送礼物做了铺垫?(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②、一个寒假常见到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③、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每点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铺垫手法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出描写儿子经历的内容、别人的提醒和妈妈的心理活动,这些点就是铺垫的内容。还可以用“悬念查找法”。凡是在读文中感觉让读者不解的内容大多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内容,找出这些内容后,再与后面的内容相对照,如果两者相关,前面的悬念内容就是铺垫内容。


5. 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一两个方面即可),(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从儿子为了找到母亲爱听的曲子,用尽了各种办法,为了帮助母亲康复,模仿医生的按摩等,可以看出,儿子是一个执著、乐观、有爱心、有责任感、有美好天性的孩子。(意思对即可。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关键要抓住人物的所作所为来加以概括。通过文中儿子下课后在草坪里寻找灵芝草,模仿方医生帮母亲按摩,费尽千辛万苦地寻找母亲爱听的英文歌曲等一系列行动,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执着、乐观、有责任感的孩子。


五、(2014年洛阳名师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到5题。

一元钱的捐助

面包车在狭窄的河堤上颠簸着,同行的年轻女同事很担心地问:“车子掉进河里怎么办?我可不会游泳啊!”她的话让车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路面太窄了,一辆车就占据了整个路面,纵使对面是一个行人,也很难交错。更何况,路两边都是一人多高的芦苇,车子宛如一只小船,小心地穿梭在芦苇中间。

坐在前排的主任指着前方问我:“路边站着的小姑娘是你们班的吗?”透过车窗,我看见雅雅站在草丛中,她在避让我们的车辆。我打开车门,让她上来。

为了家访,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道路生疏,走了不少冤枉路。为了更快地找到雅雅家,我一路询问,还与她母亲保持电话联系,在她母亲的遥控下,我们总算没有迷失方向。雅雅是个有心的孩子,她竟步行了一里多路,到河堤上迎接我们。

小姑娘见到我很高兴。她是班级成绩顶尖的学生,我一向很喜欢她。但前段时间,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附近小学的一位学生身患绝症,对方发来倡议书,希望我们学校能够给予爱心捐助。在班会上宣读倡议书后,担心没人响应,我又强调:钱是次要的,哪怕是一元两元,关键是一份爱心。

下午,雅雅在办公室前徘徊了很久,最后好像鼓足了勇气,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爱心捐款是不是规定要交多少钱啊?”

我笑着回答:“怎么会呢,爱心捐助是没有限制的。”

“那——我捐一元钱可以吗?”她迟疑了一下,嗫嚅着问道。

她的话让我猝不及防,隔壁班最少的也交了5元,她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关键时刻怎么能打退堂鼓呢?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上还是应允着,“钱不拘泥多少,关键是捐一份爱心!”小女孩伸出右手,摊开紧攥的拳头,里面是一枚带着体温的一元硬币。我总觉得,一滴水可以折射蓝天,细微之处也可以见人根本。并非刻意为之,但自从那一元钱的捐助后,我对雅雅的态度淡了许多。

汽车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终于在村头停了下来。这是一座偏僻的小村庄,不到此走一遭,我根本无法体会到孩子们上学的艰难。上周一,雅雅上学迟到,为了显示公正与公平,我对雅雅也不手软,罚她站在教室门口。

很显然,小姑娘今天很高兴,她兴奋得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在她妈妈面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她的母亲是一位淳朴的乡下女子,一个劲儿邀请我们进屋喝杯水,为了赶时间,我们谢绝了。

一声刺耳的尖叫让空气片刻间凝固,坐在台阶上的三四岁小男孩,用他的方式表达着愤怒。似乎在提醒大家,“别忽视了我”。小男孩挣扎着站起来,蹒跚着走了两步,雅雅赶紧上前扶住他,很明显,小男孩是个脑瘫病人……

回去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一家人的音容笑貌,还有雅雅捐献的一元钱。快两个学期了,我对这个小女孩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仔细回想一下,我的确没有看见过雅雅在学校里买过零食,这是她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

还有璐璐,另一位同样捐助一元钱的小姑娘,今天家访时,从村民口中得知她家的生活也很不易。父母离异,父亲还摔断了腿。

突然间,我发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此时,我最想做的,就是向她们深深地鞠一个躬。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对捐款中只捐了一元钱的雅雅和璐璐的家访中了解到她们生活的艰难困苦,理解了一元钱对她们的重要性,转变了对她们的看法,表达了老师对两位学生的愧疚与疼爱之情。(答出“‘我’通过家访态度改变”即可。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能力。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精练、流畅。

2. 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很特别,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说明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不便。②、烘托学生上学艰难。③、为后文,雅雅不顾道路艰难来接老师作烘托,与学生的爱心形成对比。(每点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内容上,“狭窄的河堤”“一人高的芦苇”等词语刻画出了交通不便、路远等特点,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在结构上,为下文,雅雅不顾环境恶劣来接我们作铺垫。

3. 结合全文来看,你认为文中的雅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联系文中相关情节作答。(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雅雅是一个聪明优秀、有爱心、懂事的孩子。她是班上学习顶尖的孩子,在家境困难、从来不买零食的情况下,她依然捐助一元钱,说明很有爱心;家里还有一个脑瘫的弟弟,需要她承担起很多的家庭重任,她对弟弟的照顾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概括性格特点1分,具体情节举例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于雅雅形象的分析,从她所做的事情入手,如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但还是会捐助一元钱,照顾脑瘫的弟弟等具体事件,不难分析出她的性格特点。

4. 阅读句子“小女孩伸出右手,摊开紧攥的拳头,里面是一枚带着体温的一元硬币。”,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紧攥的拳头”说明雅雅对这次捐助的重视,捐一元钱让她觉得过意不去,但对她来说已经是能够拿出来的最大限度了,“带着体温”可见这一元硬币对她的重要性。句子中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雅雅有爱心、懂事以及处境困难的一面。(句子表达内容2分,表达作用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本句可以从重点词语“紧攥的拳头”推断雅雅“过意不去”“重视捐助”的心理活动,“带着体温”可见这一元钱对她的重要性以及这钱饱含着她的爱心。

5. 文章结尾说“突然间,我发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此时,我最想做的,就是向她们深深地鞠一个躬。”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浅薄”是指“我”对爱心捐款的理解存在狭隘的心理,仅仅是嘴上认为“钱是次要的,哪怕是一元两元,关键是一份爱心”,而没有在心底真正地理解爱心捐款;“无知”是指“我”对雅雅了解得太少了,也包括对班上其他的孩子,“我”为我工作的失误而自责。鞠一个躬表现了“我”知错就改和对学生的愧疚、关爱之情。(分析句子含义2分,句子表达效果2分,共4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可以从“浅薄”“无知”两个词语,体会“我”的自责心理;“深深地鞠一个躬”则表现出“我”对学生深深的愧疚和疼爱之情。


六、(2014年安阳名师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到5题。

零度下的温暖

播州桥是联系家教的集散地。经常有联系家教的学生手拿一张A4打印纸,上面写好自己的补习特长,如古代手拿草标待卖物品一样。

年终了,天寒地冻,读师专的芳芳决定不回家过年了,趁假期多挣点钱,下学期的生活费才有着落。再说,她家住得远,回家要花一大笔的车费。

芳芳在播州桥上站了五六天了,还是没有主顾联系她。在这期间,芳芳认识了一位烤红薯的大叔,大叔是个外地人,有一个孩子在念小学,妻子常年有病,一家人全靠烤红薯维持生计,有时遇上城管,整个家当还会被没收,日子过得也很艰难。

大叔经常夸芳芳能吃苦,说她一定会有好运气,芳芳也希望大叔生意兴隆,两人在寒风里笑成一团。

大叔每天都会把最后一个红薯拿给芳芳吃,芳芳没舍得吃,大叔烤的红薯和母亲在煤炉里烤的红薯一样香甜,要留着回去当晚餐,她兜儿里已经没几块钱了,再找不到家教的工作,恐怕要饿肚子了。

这天中午,芳芳还真来了运气,一个小男孩儿找到芳芳,芳芳看着就孩子一人,有些疑惑。男孩儿仿佛看出了芳芳的心思,说道:“姐姐,你去我家,我妈妈在家里,她会和你商量的。”

男孩儿的家在一个满是低矮房屋的生活区里,家里很简陋,但却干干净净的。墙壁刷得雪白,只是有一面墙上,有一两个平方的地方用报纸糊了一层,显得有些特别。

男孩儿的妈妈跟芳芳聊了一会儿后,诚恳地说:“你们一个小时收费20元,我家也不富裕,我们只打算每天就给孩子补一个小时,你看行吗?”

欣喜的芳芳连连点头,有主顾就已经很高兴了,没啥好挑拣的。

每天早上,芳芳都会来给男孩儿补课,芳芳也不计较时间,有时两个小时,有时整个上午都在给男孩儿上课,费用仍然按一个小时来收。男孩儿的妈妈很感激,只是让芳芳疑惑的是,男孩儿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好,芳芳只有额外给他讲些有难度的题。

补完课,芳芳还是要去播州桥联系家教。

这天,芳芳刚来到播州桥,就见桥上一片混乱,原来是城管来了。桥上大小摊子都在“稀里哗啦”地搬动,芳芳看到烤红薯的大叔急忙收好炉子,迅速推着车子准备逃,可大叔还是动作慢了,被追上来的城管拦住了去路。城管要掀下他的炉子,大叔见状慌忙用手抱住炉子,可是城管还是使劲地拽炉子,大叔一个劲地求着城管,说下次再也不在这里摆摊了。城管仿佛没听到大叔的乞求,用力更猛了。芳芳上前推开城管吼道:“大叔都向你们认错了,你们难道没有良心吗?”

见是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在阻拦,城管厉声地说道:“去,去,不关你的事!”

“怎么不关我的事了,你们天天喊着文明执法,这就是文明吗?这和鬼子进村有什么区别?”芳芳不甘示弱。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谴责城管,城管也不好再折腾下去,索性警告几句就离开了。城管走后,芳芳看到大叔的眼圈红红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一连好几天,芳芳再也没有看到大叔在播州桥上卖红薯了,不知道大叔又到哪儿打游击去了,芳芳感觉很失落。

一天早上,芳芳有些感冒,就没有去给男孩儿上课,下午好些了,她硬撑着准备帮男孩儿把课补上。

芳芳来到男孩儿家,一进去,她就惊呆了,屋里竟然站着烤红薯的大叔!她惊异地问道:“大叔,你怎么会在这儿?”

“爸,是张老师来了吧?”男孩儿的一句话,令芳芳恍然明白了一切。大叔朝芳芳嘿嘿地笑起来。

芳芳朝着贴着报纸的墙边走去,她揭起一个角,看到报纸下全是奖状。芳芳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在寒冷的冬日里,她从来没有感觉到像今天这样温暖过。

(作者:陈明强。有删改)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寒假中,芳芳在播州桥联系家教时与卖红薯的大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叔为了帮助芳芳,暗地里叫儿子找芳芳做家教,解决芳芳的经济困难,后因遭城管执法大叔没有去卖红薯,芳芳再次遇大叔被揭穿,她深受感动。(答出人物、事件,大意对即可。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答题时将各段大意加以概括提炼,答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即可,要注意语言精练、流畅。

2. 小说题目“零度下的温暖”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表层含义:卖红薯的大叔暗中给予芳芳的帮助;②、深层含义:芳芳因大叔的帮助很受感动,在寒冷的冬日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回答出表面含义得1分,回答出深层含义得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这类题一般要求回答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零度下的温暖”,表层含义就是在寒冷的冬天所受到的帮助。而深层含义则需联系文章主题,感受作者的用意。

3. 选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巧妙设置悬念,请找出一处抄写下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原句:墙壁刷得雪白,只有一面墙上,有一两个平方的地方用报纸糊了一层,显得有些特别。

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造成行文波澜起伏,衬托出大叔一家人的淳朴善良。(找对例句得1分,结合例句答出作用得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悬念的分析。芳芳一直找不到活计,生活都成问题,突然有一个小男孩主动来找她,且孩子的成绩很好,不由得让人生疑。有了这一疑问,读者的阅读兴趣便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它的作用也是为表现人物及主题服务的,结合例句分析即可。

4. 芳芳和大叔两人身上共同的闪光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具体分析。(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吃苦耐劳。如“大叔经常夸芳芳能吃苦,说她一定有好运气。”侧面突出芳芳的吃苦耐劳;大叔“一家全靠卖烤红薯维持生计,日子过得也很艰难。”突出大叔的吃苦耐劳。②、善良。如“芳芳也不计较时间,有时两个小时,有时整个上午都在给男孩儿上课,费用仍然按一个小时来收。”表现出芳芳对这家人的理解和她的善良;“她揭起一个角,看到报纸下全是奖状。”表现出大叔一家请芳芳来当家教完全没有必要,只是为了帮助芳芳,突出这一家人的淳朴善良。(答出品质得1分,结合文章分析正确得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于芳芳形象的分析,从她所做的事情入手,如成绩优秀,与大叔做朋友,和城管,理论等,来总结她的性格特点。对于大叔形象的分析,从他暗中帮助芳芳来加以概括。注意本题要求答出两人的共同点。


5. 小说这样结尾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好。这样结尾揭开了小说悬念,照应了前文的故事情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回味无穷,更加突出了大叔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表明观点得1分,结合文章分析理由得3分,共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可以从结尾段的一般作用,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小说开始设置了悬念,到结尾方才点出。大叔一家本也日子艰难,但仍暗中帮助芳芳,也细心地照顾到她的自尊,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