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模拟 > 九年级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归纳

上传时间: 2014-10-09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归纳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首先,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其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第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2、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从191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新建了六千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观,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十分巨大,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农、轻、重的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下;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1教育网
3、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1)它加深了帝国主义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凡尔赛和约》规定: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制;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这些规定,严重侵犯德国的主权,后来统治者利用人民痛恨《尔赛和约》情绪,煽动复仇主义就是证明。21·cn·jy·com
(2)它造成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法对如何处置德国存有矛盾,表明它们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加剧。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虽经华盛顿会议协调,仍存在尖锐矛盾(如中国问题)。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www.21-cn-jy.com
(3)凡一华体系是建立在瓜分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它会遭到被瓜分被奴役地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等,有力冲击了凡——华体系。
总之,这个体系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和被压迫民族的,又是战胜国之间妥协的产物。随着新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出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将会彻底瓦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是出自仇视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再次,20世纪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还有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5.结合有关史实分析美国为何能采取改革(和平)的方式摆脱经济危机
    (1)历史原因:美国从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对完善。21·世纪*教育网
    (2)经济原因: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对经济危机打击的承受能力强,也能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危机没有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出处:21教育名师】
    (3)罗斯福个人的因素如: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等。
6.正确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性质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再度超过英法。而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 l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抛弃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版权所有:21教育】
(2)具体原因:①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②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③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④苏联实行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1*cnjy*com
(3)战争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简单重复。①英、法等西方国家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明显不同的责任。法西斯国家为了达到重新分割势力范围和扩张领土的目的,一再威胁使用武力,而英法政府则竭力避免使用武力,他们的绥靖政策事实上鼓励了法西斯的扩张欲望。但当这两个西方国家最后对步步紧逼的德国法西斯宣战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在迸行一场旨在维护领土完整和民族生存的斗争了。②德、日、意国家的法西斯主义代表了一种极端反动的思潮和政策。这种思潮和政策以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和反对一切进步力量为目的。因此,法西斯国家是世界人民面临的最凶恶的敌人,而展开反法西斯的斗争则是一切反法西斯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英、法等西方国家反对德国的斗争,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具有反法西斯的性质,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却为各国人民提供了极其深刻的历史经验。        
(1)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就有战争的危险,对此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保持警惕。当然,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和避免的,只要世界人民坚持不断揭露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与和平欺骗,就能保持主动,建立有效的集体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人民战争是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世界人民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反对侵略和奴役、捍卫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这就决定了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和军队的献身精神,并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德、意、日法西斯曾经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煊赫一时,但它们进行的战争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八方树敌,力量由强到弱,直至灭亡。 www-2-1-cnjy-com
  (3)统一战线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为了打击穷凶极恶的敌人,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孤立主要敌人。
(4)只有拥有现代化的国防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现代化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飞机、坦克、潜艇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运用了雷达、火箭、原子弹等新式武器,战争日益走向工业化和科学化。现代化战争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为基础,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必要条件。
  (5)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6)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追求发展与进步。
8、试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一战中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二战中有法西斯轴心国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在影响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增强,而且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1*cnjy*com
9.简述二战后美国同西欧和日本关系的演变
   (1)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①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
②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包括英法等西欧国家。
③从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
④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力量。
(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  .  、,
    ①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进行经济民主化改革。
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定货”,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2·1·c·n·j·y
 ③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④从50年代初起,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
    ⑤进入八十年代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
   10.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1)美国扶植日本。中国革命的胜利,使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社会主义,美国调整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
  (2)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的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迅速复苏,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3)日本政府利用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了适时的经济发展战略。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5)重视教育,加速人才的培养,以及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启示:(1)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要充分利用和消化最新科技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用。
  (3)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
  (4)要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利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机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思路:原因包括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具体原因。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解题思路:分析一战的性质,一定要结合其背景分析。它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而导致的,因此它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其特殊的一面即对塞尔维亚来说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2-1-c-n-j-y
答案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导致的。因此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2)从交战双方来看是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都是在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中形成的,因而是非正义的战争。(3)对塞尔维亚来说,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13、如何正确理解塞尔维亚族青年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
塞尔维亚族青年为挽救民族危机而采取带有恐怖主义手段的爱国行动,非但没有拯救民族危难,反而成为德奥发动世界大战的绝好借口,后果是灾难性的。说明搞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良策,往往造成灾难,铸成历史大错,因此,我们应该反对恐怖主义。
14.二战后苏联历史上三次改革的比较
  人物
  时间
主要(重点)内容
    结果


 赫鲁
晓夫


20世纪
五六十
年代
经济: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政治: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改变这种体制。



  勃列
日涅夫



 20世纪
 六七十
年代



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


苏联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也没有突破
旧体制,反而使其更僵化



戈尔巴
乔夫


 20世纪
八十
年代


先是经济改革;后重点转折到政治方面


前者没有成果,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后者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和启示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6.印巴分治的由来及影响
 (1)由来: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迅速高涨,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基础。面对日益高涨的印度独立运动,英帝国主义为避免在印度的殖民利益完全丧失,便派使团赴印度商讨独立事宜,其真实目的则是设法使印度仍保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继续保持其统治。对于未来印度独立问题,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存在严重分歧,英国殖民者乘机进行分化和挑拨,在不断出现教派流血冲突和工农运动高涨形式下,英国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度独立法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印巴实行分治,分别独立。21cnjy.com
(2)影响: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但分治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不利影响,为它们后来的矛盾和长期冲突埋下了隐患,也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来源:21cnj*y.co*m】
17.简析中东战火频繁,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
(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如古代史上,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等都在这里建立过霸权;近代,它又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重要基地;二战后,美苏在该地区的争霸变本加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在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吞并或占领的土地有原来根据联合国分治决议划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如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等;此外还有叙利亚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地区等。
(3)水资源争夺在中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中东水资源缺乏,几次战争都与争夺水资源有关。。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棘手问题。耶路撒冷被视为三教“圣地”,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宣布它为永久首都;1988年巴勒斯坦也宣告以它为首都。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使巴以斗争罩上民族宗教的外衣,它增加了该地区和平进程的难度。 
    18、简述冷战政策的含义,如何评价冷战政策
    (1)含义: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评价:美国的冷战政策既表现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尖锐对立,又表现为美苏对西、东欧甚至对西方、东方世界的激烈争夺。“冷战”初期,苏联的行动具有自卫性质,是正义和进步的。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冷战政策则演变为美苏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是非正义性的。
 19.关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
    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首先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日本、西欧经济力量迅速上升,俄罗斯仍拥有相当的工业基础,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区域的集团化,某些地区强国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产生,都表明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其次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美、俄、中、日和西欧诸国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具有相当的战略影响,从而能在国际格局中形成一个力量中心。再次,多极化是针对两极化而言的,两极的单位的构成必须建立在综合力量强大和对外影响力的强有力的基础上。以此来看,多极化的政治格局是以美俄两国为支柱的包括中、日、欧的五个力量中心。最后,通常所谓的多极化是就国际政治格局而言的,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有利于加快经济联系的步伐,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但是,多极化仍无法避免两极格局时代的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强权政治。
20.关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及认识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有三次:
    一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原因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亚太地区关系而形成的。
    二是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是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军事强国,苏联是惟一能与美抗衡的国家。
    三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重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形成的。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多极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是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21.结合科索沃战争,谈谈如何看待“人权高于主权”
     “人权高于主权"是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首先打出的口号,并纠集北约国家对主权国家的联盟进行了长时间轰炸,不仅侵犯了南联盟的主权,给南联
盟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而且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所谓的“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
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
    22.理解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应如何面对?
     二战以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统一的整体。.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方面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依靠科技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不利方面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等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拉大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均等也不公正的竞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富国依旧富,穷国却愈穷,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
    面对:   
    (1)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结合我国国情。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
    (2)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加强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其竞争力,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加一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民族经济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不断增强国际意识,勤奋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求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发挥应有的才干。
23.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认识: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②走“科教兴国”的道路。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培养的竞争。③作为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去迎接新挑战。
24.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
时间
18世纪中期
到19世纪
19世纪最后
几十年
20世纪40年代


主要
内容
和标



蒸汽机广泛使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电的广泛应用,三个领域;新能源;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技的发明和应用,生产工具由电气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扩展,劳动者素质提高。



对生
产力
的影


推动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出现近代工业,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表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被称为“黄金时代”



对生
产关
系的
影响

从根本上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权,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定起来


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新的变化,其主要的标志是垄断的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使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标志
的时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2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概念和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提示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概念:这就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版权所有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