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学案 > 高二
 

必修3专题六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上传时间: 2014-08-27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专题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
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
【学法指导】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尤其是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过程,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重点把握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异同,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评价其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4.以教科书和相关史料为载体,提炼关键语句,学会将史料阅读与教科书所述相互引证和彼此说明。
5.分析新、旧三民主义作用时,从理论与实践、进步性与局限性、结论与史实等方面去条分缕析。
6.联系必修1中的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必修2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和必修3中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有关史实。
【学习过程】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____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________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____________。
(2)民权主义指“____________”,就是通过________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____________”,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________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________共享。
4.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启迪,提出的____________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________、________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________局限和________局限。
细节点拨 三民主义是对中国同盟会纲领的具体阐释,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____________,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____________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___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____________,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制度、反对_________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______________,企图复辟________。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__________”和两次“护法运动”。
细节点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性质。

【问题思考】

1.如何理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来源:]
2.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__________、________。
(2)俄国____________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____________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___________。
3.内容
(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________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________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________所共有,凡真正反对____________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____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____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范畴。
细节点拨 新三民主义中的“主义”是指导思想,是理论体系;三大政策是具体的政策,是实现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问题思考】

3.新三民主义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探究一 三民主义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右图是19世纪末革命党人绘制的一幅图。图中的熊代表沙俄;虎代表英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肠子代表德国。
问题 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材料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
问题 如何全面理解三民主义?
 
探究二 新三民主义

1.问题 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拜谒中山陵时曾说:“中山先生……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
  
2.问题 吴伯雄先生强调了“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括哪些内容?
  
探究三 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的推动

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民主革命有何推动作用?
 

【史料文本】 

历史纵横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局面:“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信息】 通过《时局图》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背景。通过“历史纵横”我们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在民族危机时刻,创立了兴中会,发表了《檀香山兴中会章程》,树起了革命大旗。
【价值】 《时局图》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形势,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檀香山兴中会章程》首次明确提出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也是研究近代民主革命的珍贵文献资料。本组材料可以用于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兴中会成立等相关历史知识。
【方法】 观察《时局图》要注意把握地图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形势,地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了哪些列强,再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形势,不难看出这反映了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阅读“历史纵横”一是要把握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另一方面要注意通过《章程》来看兴中会的性质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1.(1)民族危机 (2)救国 (3)资产阶级革命派 2.(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封建统治 (2)创立民国 政治 (3)平均地权 原主 国民
4.(1)民有、民治、民享 民主革命 (2)政治 经济 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 (3)时代 阶级
二、1.(1)中华民国 (2)民主革命
2.(1)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全体国民 (3)共和 封建专制 3.(1)独裁统治 帝制 (2)护国运动
三、1.(1)新途径 新力量 (2)十月革命
(3)中国共产党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 3.(1)中国 各民族 (2)平民 帝国主义 (3)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4.(1)民主革命纲领 政治基础 (2)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问题思考
1.(1)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其经济纲领中最重要的最先进的方案。
(2)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2.(1)三民主义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1)内容新。①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②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它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又被称为“民族革命”。首先要注意“排满”不是指排斥整个满族,而是要推翻满清政府。注意两点:①这里的“民族主义”不是汉族的民族主义,应该把它看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是民族主义的目的。②民族主义的任务是推翻清朝政府。推翻清政府是手段,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则是目的。
民族主义的局限性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当时对帝国主义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2)民权主义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又被称为“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民族革命的继续。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这是因为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政权的归属问题,才能确定政权的性质。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胜利后由谁来掌握政权以及如何组织政权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国体和政权问题。
(3)民生主义又被称为“社会革命”。是孙中山从经济上反封建的设想。他试图通过核定地价、土地国有的方法来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试图通过这一方式逐步限制地主阶级的利益,避免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经济增长导致的土地所有者获利暴增的问题。
探究二
1.民主、自由即民族、民权主义思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的主权,国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均富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此来解决土地和贫富不均的问题。
2.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探究三
(1)三民主义
①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具有反封建专制的重大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也使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
(2)新三民主义
①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使革命力量空前地团结壮大起来。
②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指导,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反动势力。

【知识链接】
一、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内容:①三民主义──民族:强调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前提)推翻清政府这个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有反帝作用;民权: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平均地权。②新三民主义──民族:发展为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实现各阶级联合专政。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实践:①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②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评价:①三民主义: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②新三民主义: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从而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4.联系:两者立足于民主革命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着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
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1.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有原则的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
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3.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4.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2.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他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是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理论中,最能反映出孙中山奋斗的核心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中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组成,请分析判断竹叶所示的主义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

雄鸡一声天下白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4.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5.2009年国庆节期间,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政治局常委亲自考察民生。这是我党“重民生、促和谐”的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那么,孙中山先生所阐述的新三民主义中,与此最为相似的是(  )
A.反对民族压迫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限制小私有者
6.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B.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定了“联俄”政策
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来的
8.下列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2010年是孙中山逝世85周年,2011年是孙中山诞辰145周年。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民报》 图二 《大总统誓词》

                      图三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一,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孙中山的思想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的内容?

(3)结合图二,你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4)结合图三,指出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发展作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
1.B [黄帝被公认为是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象征,把他的画像印在《民报》创刊号上,蕴涵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意,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
2.C [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是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补充和发展。]
3.B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竹叶之下是“雄鸡独立”,意指在民族(竹)主义的旗帜下,争取民族独立。]
4.C
5.C [从题干中“考察民生”“重民生”等信息与新三民主义的内涵相联系,可清楚地知道国家领导人“重民生”在新三民主义中体现在民生主义之上。]
6.A [致电表示敬意,能够反映出孙中山对十月革命的重视。“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表明孙中山有与苏俄合作的意向,但不能由此认定他确立了相关“政策”。希望合作,与接受了思想主张和学习借鉴对方的经验不能等同,题干中的材料无法反映出B、C两项。]
7.C
8.A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存在着新旧的区别,③④都是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将满族称为“鞑虏”和“异种”,具有排满思想,这在今天是不可取的。①②属于新三民主义,提出了民族平等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答案为A。]
9.(1)提出了“三民主义”。
(2)欧美启蒙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到来。

【拓展提升】
“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基本内涵及其评价
1.“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4)(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方案时都以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为前提,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5)(个人)孙中山个人转变。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2.“三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1)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所反的只是满族贵族封建统治,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评价
(1)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方面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将满洲贵族称为“鞑虏”,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
新三民主义的含义、产生原因、内容及其影响
1.含义: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与当时的革命任务相结合,而且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2.产生原因
(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失败。
(3)孙中山思想的转化: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等一批国民党高层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共产党高层共一百五十六人参加了会议。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任大会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此外,大会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4.新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②新民权主义主张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国家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二是剥夺“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的政治权利,实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专政。可见新民权主义不同于旧民权主义只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的空洞口号,而是主张民权不为资产阶级所专有,而为人民所共有;③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旧三民主义早已提出,但内容空泛。新民生主义指出,将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政府照价征税,或收买,征收;对“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这就给平均地权注入了新的内容。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节制资本是指: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对于工人,则由国家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其生活,把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结合起来。
5.评价
(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