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教案 > 高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的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通过创设置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敏锐洞察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和日本成为世界就经济大国的原因。
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曲折。
导入新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教师归纳: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的和平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争霸双方受损;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下的欧洲和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了联合自强和崛起,逐渐走出了美国的阴影;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振兴,都极大的改变了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讲授新课: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
(1)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曾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是,进入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遭受了重创。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意大利作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国、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也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法国还一度被占领。(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欧洲不得不依靠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的威胁。)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从丘吉尔的话可以看出欧洲在二战后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一落千丈。
(2)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联系加强。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第三种力量。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当时的国际形势如何?阿登纳的话反映了西欧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的方法采取的措施?
国际形势:两极对峙格局;
方法: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3)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六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2)发展:①建立关税同盟;
从1958年-1968年,经过10年的努力,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全部内部关税,并实现了对外统一关税率。
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农产品价格制度)
③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1969年12月,欧共体政府首脑召开会议,决定开始组建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1979年3月正式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其中心内容是统一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和建立欧洲货币,同时加强各国之间各项政策的协调,采取共同的政策措施,以达到商品、劳动力、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共同体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1991年,欧共体政府首脑举行会议,明确规定了实现经济货币联盟的具体步骤和日程,要通过建设欧洲内部市场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发行单一货币(即后来的欧元)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2002年1月1日在欧元区12个国家正式流通。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经济领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从经济领域开始到政治经济一体化。
拓展:
在欧洲大陆上,有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可算是世仇,那就是法国和德国,因此欧洲联合的关键在于法国和德国的和解,政治上的长期不和是使得欧洲联合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其实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都对这两个国家有利。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联邦德国,因为其经济实力发达;而共同的农业政策更有利于法国,因为法国存在着大量的小农经济。政治上的联合法国与联邦德国也存在分歧,联邦德国希望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把共同体建成一个超主权国家的联邦。而法国虽然经济实力不如联邦德国,但在政治上却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一方面它希望联合联邦德国来加强自身对抗超级大国的实力,另一方面它又不愿意受任何超国家组织的控制,因此主张建立一种国家主权基础上的邦联,双方对此争论不休。但随着6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加剧,西欧感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以确保自身的独立和安全,1973年欧共体9国召开首脑会议,明确了要把欧共体建成欧洲联盟的目标。
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③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思考题:想一想,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说明,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独立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愿望已经基本实现,欧共体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政治外交方面的独立倾向已经日趋明显,摆脱美国控制的决心也更加强烈,在国际政治领域已经慢慢与美国鼎足相处。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约310万人,经济损失约6500亿日元。工厂倒闭,农业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整个社会经济一片凋敝。但日本在美国的单独占领下,战后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的扶植;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及6月5日马歇尔计划发表之后,欧洲“冷战”加剧。在亚洲,美国执行扶蒋反共政策,但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依靠中国大陆“遏制”苏联的战略构想成为了泡影。在这种形势下,美国重新估价了日本的地位和作用,从1948年起对日占领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使之成为美国称霸亚洲的基地,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2)民主化改革;
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美国要求日本修改宪法,以推动资产阶级民族制度的建立。从1945年起,美国在日本进行土地改革,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对旧财阀采取了限令解散的政策,整肃军国主义势力和审理战犯等活动,解除了战犯,职业军官,特别警察职员和各种法西斯军国主义团体的骨干分子的公职。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战犯。解放日本妇女,赋予参政权等。这一系列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日本长期残存的封建因素,使日本国民中蕴藏的创造力迸发出来,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复兴的基本动力。但后来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对日本的垄断资产阶级和军国主义势力采取了容忍和扶植的态度,这种改造的不彻底性成为今天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的根源。
(3)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日本经济迅速复兴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的有利因素,将大量的财力、物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要力量集中到经济建设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贸易,使日本迅速积累了资本和外汇储备,提高了国际支付能力。战后的日本还极其重视教育,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以上,居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经过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了战前水平,并在1956年-1972年期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在此期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
(1)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居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谋求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又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右翼势力趁机抬头。日本政要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编写历史教科书时极力否认日本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在领土问题上挑衅邻国,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拓展:“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所呈现的趋势是:控制→扶植→竞争、合作。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在两极格局之下,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积极谋求自身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系列的民族独立国家。与此同时,世界分化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集团互相对峙,为加强自身实力,激烈地争夺亚非广大中间地带。特别是美国企图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填补因英、法等殖民主义者撤走所造成的权力真空。这就对新兴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广大新独立国家主张在国家交往中不卷入大国军事集团之间的冲突,走团结合作,反帝反殖反霸、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
2.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召开: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有25个国家出席。
(2)会议内容:①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②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意义: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4)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不结盟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物的局面,有力地冲击着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到今天为止,不结盟运动已经拥有115个成员国,覆盖了全世界近2/3的国家和1/2的人口。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并从根本上冲击着当时以美苏为主的两级世界格局。
思考题: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冲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
“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实际上为美国所把持,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但随着亚非拉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这种局面逐渐被打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1969年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黑龙江珍宝岛。社会主义阵营日趋瓦解。1971年第26届联大上,在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成功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这一切都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主宰的两极世界格局,推动着世界日益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分别冲击着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史实,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所言:“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国家,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正是这些挑战,共同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
板书设计: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
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3.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
课堂习题:
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说明了(   )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理解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要求加强经济联合。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迈出了其合作的第一步。题干中所述历史现象充分反映了六国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
A、B、D三项结论不符合题意。
2.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民主化改革              B.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    
C.美国的扶植              D.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B、C、D都是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其中,重视科技和教育,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C、D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限制。
3.第一次不结盟会议认为不结盟的含义是(   )
①消极中立                            ②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
③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④实行全面裁军,销毁核武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学生易错选A,原因主要在于对不结盟理解不到位,不结盟并不是绝对中立,只是不与大国结盟,因此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结盟与不结盟都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