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真题 > 高二
 

专题五 阶段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三)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了绍剧《闹天宫》后,高兴的把演员小六龄童抱了起来,这一场景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的高涨
解析:“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C
2.20世纪5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曾强调:“我们所主张的……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这里他是在阐释                                                                     (  )
A.“双百”方针                  B.阶级斗争学说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二为”方向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及“独立思考的自由”可判断,这是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双百”方针。
答案:A
3.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创作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创业史》
解析:描写社会主义农村新风貌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是由柳青创作完成的。
答案:D
4.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教育战线”及“建国后十七年”来判断,应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教育成就。
答案:D
5.李明的爷爷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农村劳动”“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可判断,这是“文革”期间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招生办法的表现,且招生对象是农民等。
答案:C
6.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
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 ④启动“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希望工程”是新时期为资助困难学生上学而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故排除④。
答案:B
7.某校高二(1)班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正在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翻阅了许多资料,其中包括以下四幅插图。请问以下插图所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是 
(  )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上山下乡是1968年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在全国掀起的运动,①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工农速成中学等相关措施,②项正确;1970年,中共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③项排除;高考制度恢复是在1977年,④项与题意相符,故本题选D。
答案:D
8.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消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  )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解析:阅读材料,注意关键词“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说明工业化急需专业人才。
答案:A
9.烟标是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纸,种类繁多,图文精美,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名副其实的记录历史的载体。右图所示烟标反映的史实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解析: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其它三项与烟标所描绘的无关,均可排除。
答案:B
10.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年代是                           (  )
A.1950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80年
解析:“牛棚”的关键词是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中来的,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是1966年6月《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来的,是“文革”刚刚开始时出现的。“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于“文革”期间,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1.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D.近现代以来,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解析: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主权不独立,经济文化科技落后,并不具有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故D表述错误。
答案:D
12.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一流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用排除法。中国并不是超级大国,故A错。B项错在夸大了航天科技的作用。C项错在“一流”二字,中国尚未成为一流国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
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过去的戏总是那一套,帝王将相,小姐丫环,保镖的是黄天霸,搞这一套不行。……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都不管……如不改变,就改名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或“外国死人部”。
——《自欺欺人》1963年9月毛泽东在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目前我国文艺欣欣向荣,我们还要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提倡各种学术争论,在争论中学术才有所发展。…… 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也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1998年10月《光明日报》
所载李瑞环的讲话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三个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1、3的一致性是什么?(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所述,你认为从我国文艺工作方针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6分)
解析:本题以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文艺方针的变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立足材料有效信息、多角度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及内容判断出它所属的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相应分析其背景和影响。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两则材料,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要注意从多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1)材料1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党中央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希望通过文艺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并推动了当时文艺工作的开展;材料2的背景是“左”倾错误泛滥,毛泽东将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夸大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导致“左”的错误在文艺界泛滥;材料3的背景是党的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新时期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2)“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
(3)在文艺界,都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思想、学术自由争论,以便推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文艺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必须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反映时代的要求;正确的文艺方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时间
特点
情况

1950~1958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6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
非常时期
几乎零增长

1975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2: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
年份
全民所有制单位
科技人员的总数
全国每百万人
中科技人员数
全国每百万职工
中科技人员数

1952年
42.5万人
少于7.5人
269人

1987年
889.4万人
83.1人
889.43人

1989年
996.1万人
88.1人
967.6人

材料3: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材料4:1978年3月18日至3月2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开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长篇讲话。这个讲话从始至终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的精神。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2)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如何?(10分)
解析:本题以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条件为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阐释能力。第(1)问,要结合材料1中的五个时期科技状况,分别思考影响科技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第(2)问,要结合材料2、3、4,从人才、经费、政策等方面分析条件,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科技、经济发展与国家地位的关系。
答案:(1) 原因:①建国之初,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努力。②“左”倾错误和三年的经济困难。③党的纠“左”措施使得形势好转。④“文革”时“左”倾错误的泛滥使科技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⑤结束“文革”,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条件:国家重视,科学决策,科研队伍,经费投入,教育水平等。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