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真题 > 高二
 

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创新演练·大冲关(人民版必修三)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和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落实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刘少奇积极倡导            (  )
A.义务教育
B.“两种教育制度”
C.素质教育
D.学前教育与大中小学教育相结合
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刘少奇提倡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度。
答案:B
2.右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邓小平整顿教育,恢复高考制度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A、B、C三项都是邓小平复出以来和八九十年代的政策,只有D项符合图片中1956年的“六”改为“七”,正是在1957年2月毛泽东指出了D项中的教育方针,故答案为D。
答案:D
3.“某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从该履历中可以看出         (  )
 ①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②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他提供了成才机遇 ③《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的权利 ④赴美深造得益于中美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义务教育法》的通过是在1986年,故③错误;中美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并没有消失,④错误。
答案:A
4.1977年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解析:紧扣“1977年”和“重新建立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知这是指1977年底恢复高考。故B项正确。
答案:B
5.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1958年学校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党的教育方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教育大革命,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C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7.通过观察下图可知,促使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跃升的关键因素是(  )

A.“教育大革命”的进行
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C.扫盲教育的开展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解析: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因此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的迅速提高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密切相关。
答案:B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获得巨大的发展,体现在                 (  )
①提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 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新时期,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制定《义务教育法》。①④两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取得的教育成就,故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2: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
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3: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请回答:
(1)材料1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6分)
(2)从材料2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6分)
(3)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1中的“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信息进行分析。第(2)问注意分析材料2中的1977年恢复高考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第(3)问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
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共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