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课件 > 高二
 

高二历史课件:1.2 汉代儒学(人民版必修3)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二   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提示]
1.了解太学的建立及影响以及汉武帝对推进儒学发展的
积极作用。
2.认识汉王朝对推进民族文化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体会其对文化的摧残
和恶劣影响。
1.原因
(1)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体的过程中,一些儒生、游
     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李斯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采纳。
知识点一 “焚书坑儒”批判
2.概况
(1)焚书:除秦以外,其他各国             收藏的书均属焚
     毁范围;不属于焚毁范围的书有《秦记》、博士官
    所负责管理的文献和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
    种树方面的书籍)。
(2)坑儒: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坑杀于咸阳,以警告天
     下的文人。
私人
3.评价
(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                   成就的否定,是中国文
     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焚书坑儒受到                     的批判,焚书坑儒对思想
    文化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思想文化
主流文化
[教材P9“学习思考”]
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1.背景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专制主义
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
2.起用儒学之士
(1)举贤良策
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汉武帝向这些儒者咨询            的方略,让他们阐述“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治国
(2)董仲舒及其思想
①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
②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确立                   的地位。他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和
            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这一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儒学独尊
政治
3.评价
(1)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
     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                   的自由发展。
(3)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
     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
     义的。
学术思想
[教材P10“学习思考”]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
提示:汉武帝改革仕进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问题;惩治豪强,打击不法贵族;推行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抗击匈奴,保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
1.汉武帝创建太学
(1)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
     养政治管理人才的                    。
(2)太学的建立,是                 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有限,但却代表着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官立学校
知识点三 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
2.影响
(1)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          的
      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2)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                    的情形得到改变,
    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文化
垄断官位
(3)东汉太学生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他们品评政界人物,
     参与上层政争。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
     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当时太学生的                 ,迫
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议政运动
[教材P11“学习思考”]
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
1.选官制度的变化:               (早期)——               (汉代
)——九品中正制(魏晋)——科举制(隋朝至清朝)。
2.确立:隋朝。完善:唐朝至北宋。强化和衰落:明
      清时期。
知识点四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世官制
察举制
3.特点
(1)科举制以                    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2)考试内容:主要是                   。
考试成绩
儒学经典
4.影响
(1)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2)有益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
(3)科举制使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者
     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
(4)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
      薄弱。
[教材P11“学习思考”]
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提示: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一方面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仕途为唯一理想归宿,人人汲汲于功名利禄,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寥若晨星。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焚书坑儒”的实质及其影响
[典例1]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
①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结合史实并紧扣“目的”这一关键词语判断。
[答案]  B

二、董仲舒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1)董仲舒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
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
(2)新儒学提出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同时又披上了神学外衣。新儒学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典例2]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儒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孙弘因为精通儒家经典《春秋》而位列“天子三公”,并被汉武帝封为平津侯,反映出儒学地位的提高,D说法正确;A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出B、C的结论,排除。
[答案]  D
一、阅读下列史料:
材料1:(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
材料2: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唐]司空图《铭秦坑》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焚书坑儒”事件的看法。
提示:李贽认为“焚书坑儒”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加强思想控制的必然产物,只不过手段太残忍了。司空图则认为对儒学和儒生实行残酷的镇压,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汉朝时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因此说不是秦坑儒而是儒坑秦。秦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造成了极恶劣的后果。
二、观察下图中的情景: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自己的观点,思想界异常活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西汉武
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建议,儒学在思想界获得“独尊”,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思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能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儒家在战国时期只是“百家”之一,并没有受到重用。它之所以能够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至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够吸取“百家”之长,不做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三、阅读下列图文:
右图为著名的江南贡院。贡院是科
举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
“贡”的意思是各地举人来此应试,
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名产。贡院最早始于唐朝。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考中者称贡士,经殿试合格后称进士。
思考:科举制创始于何时?以何种方式选拔官员?
提示:创始于隋唐时期。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