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真题 > 高一
 

专题检测7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专 题 检 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是十月革命后苏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实行的政策

有关这些政策的实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
C.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胜利
D.有利于建立工农联盟
解析 根据政策内容可知,该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正确选项C。
答案 C
2.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
A.强制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B.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解析 材料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其中的“下山路”指的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生产,其具体做法为采用租赁制和租让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
答案 C
3.下列有关苏俄(苏联)农业发展的数据可说明    (  )。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 446
6 620
7 860
8 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重大成就
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正确和重大成就
C.农业集体化取得重大成就
D.指令性计划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害
解析 从表格内容可看出,1923年后农业耕种面积和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由于当时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4.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和取代,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这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并不是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D项是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正确认识。
答案 D
5.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  )。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B.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C.经济形势都异常严峻    D.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解析 中国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都受到西方帝国主义的仇视,不但在军事上被包围,而且在经济上被封锁。中苏两国要打破敌人的封锁,独立地生存发展下去,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 D
6.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海报。其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  )。

A.五年完成国家工业化     B.宣传发展经济五年计划
C.五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政策存在了五年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为完成工业化建设,实行“五年计划”的时期。
答案 B
7.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
解析 根据材料“1933年”“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可知,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答案 B
8.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 527
7 360
7 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粮食产量数据的变化。材料主要说明1925~1937年苏联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故C项正确。A、B两项都是自然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排除D项。
答案 C
9.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影响的评价,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给苏联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
B.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解决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D.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但从长远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解析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选项中A、B两项与实际不合;C项属于政治方面的问题,与题意不符;只有D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D
10.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  )。
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②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③集中发展重工业 ④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⑤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解析 本题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为主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把握历史原因的能力。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客观原因,①②⑤是形成的客观原因;③是斯大林体制经济方面的内容;④是主观原因。所以在备考中注意对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注意区分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
答案 C
11.“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
A.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赫鲁晓夫在改革中试图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其经济改革失败,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 A
12.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国力和军事力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解析 当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勃列日涅夫重视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
答案 C
1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导致苏联经济的停滞
B.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农业和工业都没得到很大发展,勃列日涅夫改革最后使苏联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难以奏效。故选C。
答案 C
1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解析 斯大林体制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生活消费品长期短缺,题干材料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从根本上说明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B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是表面现象,D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15.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解析 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特征,考虑到苏联对于经济领域都是用行政命令要求的,戈尔巴乔夫开始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3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什么观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4分)
解析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斯大林则将社会主义体制固定为一种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模式;邓小平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
答案 (1)列宁的话表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了苏维埃政权,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苏联后来又停止了新经济政策。
(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一党专政。
(3)观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
材料二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材料三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
工业
铁路
运输
航空
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75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其特点是什么?(4分)
(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答案 (1)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调整:①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②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①由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转变;②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