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试卷 > 高三
 

2014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第二章 行星地球(133页)

上传时间: 2014-10-11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高考总复习·地理(川)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四川考纲】 1.地球形状。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2.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目标定位】 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2.学会用经纬网为背景,通过提供关键性点、线和面的信息,综合各要素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根据上图,可以把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对比如下: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
半圆
圆

长度
相等,约2万千米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间隔
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图示
划分
分布规律
划分半球

经度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纬度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经纬网及其意义
①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②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名师助学
经纬线是人们虚拟定义的刻度线,既可用来划分地球表面区域,也可用来表示球面位置。它是一个理论设想线,线无粗细,点无大小。根据这个特点可知,一些界线和坐标点不能绝对化,如时区分界线上各点到底属于哪个时区,日界线上各地到底属于哪一天等类似问题不必深究。

 


 误区警示
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区别
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有限方向,地球上最南点是南极点,最北点是北极点;而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地球上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定向时采用劣弧定向法。

 


 规律总结
①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数值增大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减小的为西经度。东经度数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②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
考点一 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
【图解考点】
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

类型
俯视图
侧视图


常见例图




演变简图

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

②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


判读要领
①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线
②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
③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①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②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

【融会贯通】
经纬网图的判读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的判断是高频率出错的地方,可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突破:
(1)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
(2)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3)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


【对点演练】

1.(2013·成都模拟)右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相交于点O。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则(  )。
A.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
B.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
C.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
D.图中O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2)如果纬线b刚好是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则在O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  )。

解析 (1)由于地球仪上所有经线的长度均相等,而图中三条经线所跨的纬度也相等,故这三条经线的长度相等。(2)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因此从北回归线上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北极圈的全部、北半球的大部分、南半球的小部分。
答案 (1)C (2)A
考点二 经纬网应用
【图解考点】
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如右图。A在B的西北方向。
B.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定“距离”

A.同一经线上每隔1个纬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如图中AB为30×111千米。
B.同一纬线上每隔1个经度实地距离相差为111·cos θ千米(θ为当地地理纬度),如AD为30×111·cos 30°千米。
C.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相差1°对应在地面长的弧长约为赤道上的一半。
D.在不同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最短航线要选择大圆的劣弧。
(1)可以利用现成大圆,如经线圈、赤道圈、晨昏圈。
(2)没有现成大圆,做大圆劣弧。北半球两点的大圆劣弧如下图左图所示,应是向高纬(或者向极点弯曲),所以若从E到F,则先东北—东—东南,若F向E,则西北—西—西南,南半球的大圆也应向高纬弯曲,如下图中G到H,先东南—东—东北,H到G,则西南—西—西北。

【融会贯通】

地球上对称点的计算方法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南北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对点演练】
2.(2013·成都调研)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
A.北京  B.纽约  C.新加坡  D.巴西利亚
(2)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3)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  )。
A.4 300千米  B.1 500千米  C.4 500千米  D.2 800千米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四城市中北京与纽约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只有纽约在西半球。第(2)题,比较北京与纽约的纬度可知,北京在纽约南方;比较两地的经度可知,北京在纽约的西方,因此北京在纽约的西南方。第(3)题,题中所问的是新加坡与北京的南北距离,因此求出两地的纬度差,再乘以111千米即可。
答案 (1)B (2)A (3)A

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判读方法

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区域图是地理知识考查的有效载体。复习时要善于利用经纬网及其他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要熟记主要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理单元和地理事物,为进行区域特点分析和比较奠定基础。
(1)世界区域经纬度空间定位法
就世界地图而言,我们可以整合为下面的知识,作为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①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经纬度。

②西半球南北美,六九十、河入海。
南北美洲都处在西半球,60°W大致穿过南美洲的中部,90°W大致穿过北美洲的中部,且经过两河河口附近,一个是拉普拉塔河的河口附近,一个是密西西比河的河口,分别对应两个重要的城市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美国石油化工和造船为主的城市新奥尔良。
③北纬30°大致通过四条河流的河口,如下图:

四条河流分别是A.埃及尼罗河河口(30°N,30°E)、B.西亚两河河口(30°N,50°E)、C.中国钱塘江河口(30°N,120°E)、D.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30°N,90°W)。
(2)中国区域经纬度空间定位法
①画图定位——三个矩形(具体画法见下图)。

②棋子定位——8个棋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吐鲁番盆地南面、河西走廊附近、河套平原南部、秦皇岛、拉萨附近、横断山脉、巫山、杭州(作为定位的标杆)。
③四至定位:最北端53°N,最南端4°N,最东端135°E,最西端73°E。
④南北分界线定位:32°N~34°N。
⑤依据框图定位。
⑥定位不求十分精确,大致即可。
⑦考试中不要被图中不熟悉的经纬度“牵着鼻子走”,要将不熟悉的经纬度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经纬度来定位。

【例】 (2012·新课标文综)读下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A (2)C


(2011·海南地理,3)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解析 第1题,首先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然后据经纬网确定山脉的走向。第2题,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岛屿所处的气候区为热带气候区。甲河流域面积广,集水量更大,流量要比乙河大。
答案 1.B 2.D

3.(2010·北京文综,3)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B.5°  C.8°  D.10°
解析 该图为中国省级行政中心经纬网图。由图判断,位于最南方的城市为海口,其纬度为20°N,北京为40°N,可推知纬线间距为5°。
答案 B

4.(2011·北京文综,5)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解析 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各点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答案 D
5.[2012·四川文综,39(1)]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下图)。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可直接从图中获取,形成的自然原因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 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解析 ①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②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③图内,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A在B的西南方;④图内,根据经纬网可直接判断A在B的东北方。
答案 B

(2013·成都模拟)右图中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读图完成2~3题。
2.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行线路是(  )。
A.ANB  B.AGB 
C.AMB  D.ACB
3.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A.西→东  B.南→北→南
C.东南→东→东北  D.东北→东→东南
解析 第2题,最短的飞行线路为大圆劣弧,图中的大圆为经线圈和赤道,而赤道比任一经线圈的长度长,所以最短航线为ANB。第3题,由上题可知,飞机应先向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南飞。
答案 2.A 3.B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4~6题。

4.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
A.b  B.c  C.d  D.e
5.“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6.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解析 第4题,“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极点相对应,“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结合图中b、c、d、e所处的海陆位置,可判断出c点为“水半球”的极点。第5题,由题意,“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极点相对应。“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半球的划分方法,不难选出。第6题,由“陆半球”的极点位于0°经线,可推断出“陆半球”在赤道上的范围为90°W~0°~90°E,结合西半球的经度范围,可确定出该题的选项为B。
答案 4.B 5.D 6.B

(2013·山东济南模拟)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完成7~8题。
7.该岛位于北京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该岛出现最大范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  )。
A.180千米  B.1 800千米 
C.400千米  D.4 000千米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应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第8题,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图中北极圈到北纬70°的间距,大致估算即可。
答案 7.D 8.B
(2013·成都模拟)下图为“大西洋中一个小岛图”,读图完成9~10题。

9.M的经度可能为(  )。
A.20°W  B.160°E  C.80°W  D.120°E
10.岛上植被分布均匀,甲、乙、丙、丁四处,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45°S穿过该岛中部,且位于大西洋,结合选项可知,M的经度可能为20°W。第10题,在植被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甲、乙、丙、丁四处相比较,乙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冲刷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
答案 9.A 10.B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12.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①地位于巴西高原,濒临大西洋;②地位于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③地位于印度,濒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④地位于德国,濒临波罗的海和北海。
答案 11.C 12.D
(2013·成都调研)下图是“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上图所示区域中,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14.图中④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暴风雪  B.飓风  C.沙尘暴  D.酸雨
15.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地比⑥地多地震,且①地比⑥地大陆架狭窄
B.②地因西风溯河而上受山地抬升,降水量较大
C.③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⑥地渔业资源丰富
D.④地和⑤地均是以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 第13题,根据经纬度可知,④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区域,铁矿资源丰富。第14题,④地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容易受暴风雪灾害的影响。第15题,①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且①地边界为消亡边界,大陆架狭窄;②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③地为商品谷物农业;④⑤两地位于五大湖区域,以乳畜业为主;⑥地位于纽芬兰渔场附近,渔业资源丰富。故C项错误。
答案 13.C 14.A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2年1月2日,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考察船顺利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极地科考活动,目前已建有四个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下面两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0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
(2)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3′S,28°57′W)飞往中山站,其最短的航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的四个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解析 第(1)题,中山站和昆仑站经度差44′18″,可以近似地认为两站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约11度,其实际距离约为11°×111千米≈1 220千米。第(2)题,长城站与中山站均位于南半球较高纬度,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两站之间的最短飞行航线应是过两地的大圆的那段劣弧。第(3)题,从经纬度信息看,四个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其他三个均位于东半球。根据黄河站与中山站的半球位置,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根据黄河站的位置图,可以判断出其经度为东经10多度,根据第(1)题题干可知中山站的经度为东经76度多,因而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根据昆仑站与长城站的纬度可以确定出昆仑站位于长城站南方;在昆仑站和长城站的劣弧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此可判断出昆仑站位于长城站东侧,因而判断出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
答案 (1)C
(2)先向东南方飞,再向东北方飞
(3)长城站 西北 东南
17.(2013·安徽蚌埠期末)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南苏丹首都位于②地的____________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数字式)。
(4)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解析 第(1)题,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6°N,32°E),②位于(60°N,30°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其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第(2)题,①②同位于60°N纬线上,其最短飞行线路是按照过这两点和地心确定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大圆的劣弧飞行。第(3)题,乙图表达地理事物详细,比例尺较大;②③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60×111千米,结合图上距离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尺。第(4)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
答案 (1)东南
(2)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3)乙 1∶300 000 000
(4)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第2讲 地 图
【四川考纲】 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3.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
【目标定位】 1.学会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性质及应用。2.掌握等高线的特征及判读和应用。3.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一、地图分类
1.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二、地图三要素
1.

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三、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中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

A
山峰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山脊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陡崖
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个山峰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2.地形剖面图
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易错警示
①定向法中,按经纬线定向最精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纬线怎样弯曲,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都是位于正东或正西(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一般以弧度较短的一段劣弧为准)。


②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如上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 km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
 方法技巧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中的“五读”要领
①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②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均匀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
③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④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⑤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考点一 比例尺的应用
【图解考点】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比例尺分子为“1”。

【融会贯通】
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对点演练】
1.(2013·成都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比例尺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图比例尺。
(2)若用图中比例尺画你学校的平面图,合适吗?为什么?
(3)假设你所在学校面积为300 m×200 m,绘图纸的大小为20 cm×30 cm,你认为选用的比例尺应为多大?
(4)若火车以120 km/h的速度行驶,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需多少时间?(注:两城市的图上距离为3 cm)
解析 (1)读图可知:A图比例尺为1∶400万,B图比例尺为1∶8 000万,比例尺为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比值就越小,可以判断出A图比例尺大于B图比例尺。
(2)学校范围太小,而图中比例尺太小,若用此比例尺绘学校平面图,内容就太简单,图幅极小,因此不合适。
(3)运用比例尺的公式计算,即比例尺====。
(4)根据时间=来计算,首先根据A图中比例尺来计算出实际路程即40 km×3=120 km;然后求时间即=1 h。
答案 (1)大于 (2)不合适;图中比例尺太小,无法表示学校内具体事物。(3)1∶1 000。 (4)1小时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图解考点】
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判断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判读方法

山峰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符号▲

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①等高线凸向低值处;
②脊线数值高于两侧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①等高线凸向高值处;
②谷线数值低于两侧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与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位于两山峰之间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①等高线重合;
②根据陡崖符号判断

平原
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

海拔一般低于200米

丘陵
类似山地,但数值小

与山地类似,但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判断河流流向
等高线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②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③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进行判断,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某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坡度大小的判断
(1)在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等高线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 ℃·(H相/100 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值高。具体如上图所示:
已知:a>b
①如果c=a,则d>a,即“大于大的”。
②如果c=b,则d<b,即“小于小的”。
 【融会贯通】
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水库坝址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口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疗养院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宿营地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临时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
(1)铁路、公路线
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成“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少过河建隧,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2)引水、输油线路
引水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1)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2)工业区选址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聚落分布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对点演练】
2.(2013·济南调研)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 m≤H<300 m  B.100 m≤H<200 m
C.200 m≤H<300 m  D.100 m<H≤300 m
(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____山顶。
(5)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_支流。
(6)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100米,请你用“| |”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7)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两座山岭之间的地势较低的区域,为鞍部。(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指向标,图中的山脊线和指北的方向标一致,因此为南北方向。(3)陡崖在图中的左下角,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是100米,根据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d是等高距,x是重叠的等高线条数),得出相对高度取值范围为100 m≤H<300 m。(4)通视问题要两点之间没有遮挡物,A和D点的小船之间有山脊的遮挡,只有B能看到。(5)乙处是山脊,不会发育河流。(6)建大坝要在工程量小、库容量大的“口袋形”出口处,坝高100米,因此画在干流最窄处两侧的100米等高线之间。(7)河水引入疗养院,一要节省能源,自流最好;再一个要在上游,水质好,因此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①较合理。
答案 (1)鞍部
(2)南北走向
(3)A (4)B (5)乙
(6)画在干流最窄处两侧的100米等高线之间(图略)
(7)① ①路线的水可以自流
考点三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图解考点】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1)定线:确定需要绘制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下图所示的PQ线。

(2)找点:找出剖面基线PQ与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的所有交点,这些点均是为了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的高程,故将这些点称为控制点,如图所示A点到M点。
(3)取尺:根据要求选取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来说,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可以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倍、10倍、15倍、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图示的垂直比例尺就为水平比例尺的10倍。
(4)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如图所示0米、100米、200米……)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PQ上的各控制点向矩形底边引出垂线。
(5)定位: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点至M′点。
(6)点点相连:用平滑曲线从P′点一直连到Q′点,即得PQ线的地形剖面图。
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融会贯通】
1.判读剖面图的方法
(1)读剖面线的方向、经纬线位置、图例和注记等。
(2)读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3)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地形区等,综合分析剖面图上某地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等地理事象。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应特别关注三大方面
(1)剖面线的起止点。
(2)高值和低值中心。
(3)上述几个点的变化趋势。
【对点演练】
3.(2013·成都期中)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H点经过车辆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作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熟练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E、F点位于山谷中,从E点到H点或从F点到H点视线都被山脊阻挡,G点到H点视线没有障碍,所以E、F、G三个地点中能清晰地观察公路上H点经过车辆的应是G点。
答案 (1)G
(2)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H点和G点之间没有障碍,从G点可以清晰地看见H点。

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一、等值线的共同特征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

图1 某区域等高线图

图2 某区域等温线图

图3 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

图4 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图
等值线类型多,高考时还可能出现“新”的等值线,因此复习时要关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总结判读各种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等值线的闭合: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1.等值线图上弯曲部分高、低值区域的判读方法
(1)垂线法(以等高线为例)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谷);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脊)。

(2)切线法(以等温线为例)
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3)口诀法
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2.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例】 (2012·课标全国文综,10~11)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D (2)C 

1.(2012·广东文综,9)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 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 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  )。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 km圈层中最小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1.0~1.5 km圈层中最少
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统计图解读。首先明确图例和坐标轴的含义,然后逐项解读便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2.(2010·天津文综,4)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 图幅相等,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突出地形的起伏”意思是在垂直方向上反映地理信息详细,因此,就要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答案 B

(2012·上海地理,14~15)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完成3~4题。

3.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解析 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特征,图示区域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上是中部高、西南和东北低,因此选C。第4题,甲、乙两条虚线都位于等高线小数值向大数值凸出部位,应为谷地,故选D。
答案 3.C 4.D



(2010·浙江文综,7~8)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5~6题。

5.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6.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解析 第5题,对比两条剖面线和两幅剖面图可知,M→N剖面线与甲剖面图相吻合,P→Q剖面线与乙剖面图相吻合。判读时要注意抓住每条剖面线起止点和经过地区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并注意等高距为10米,将之与剖面图相对照即可。推算可知,①②两座水库与自来水厂的相对高度都大于10米,都能自流引水,但②水库距离自来水厂更近些、沿途地势起伏更小些,因此在②修建引水工程建设费用小。综上所述,本题选C。第6题,据图可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穿过Z村,污水处理厂应建在流经Z村的河流下游,即⑥处;玻璃温室大棚应建在地势平坦、采光条件好的地方,比较四处位置,③处最好,因为③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且面积大,再加上位于朝南的山坡上,采光条件好。故玻璃温室大棚建在③处最好。因此本题选D。
答案 5.C 6.D
【名师阅卷】            品味高考评分细则,提高答题能力
(2012·山东文综,26(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右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标准答案 

 (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评分细则

(1)补充说明:必须与图所示的走势完全一致,才给2分,否则不给分。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补充说明 “东水”:降水(量)较大或丰富或多,水量丰富、河流流量大不给分。
“西沙”:地形坡度大或地势高,只要突出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就给2分;流经沙地(沙漠)或植被稀疏或植被覆盖率较低2分,如果前面要点都没答对,只写“水土流失严重”则给2分,注意不要重复给分。同时要明确方位。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例尺甲大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解析 第1题,甲图比例尺为1∶15 000,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甲、乙两图均为地图;甲图比例尺为线段式,乙图比例尺为数字式;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的文字或数字。第2题,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应先向东北后向东南;火车站与学校和农业实验区相距应为几百米;依据指向标可判定方向;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
答案 1.A 2.C
读图,回答3~4题。

3.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4.若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解析 第3题,图中四幅图图幅相近,b图比例尺最小,则实际范围最大。第4题,等高距相同,比例尺大的表示实际距离短,则坡度陡。
答案 3.B 4.B
(2013·武汉调研)2011年8月12日,韩国与朝鲜在廷坪岛附近互射炮弹。读图1和图2,完成5~6题。

5.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2平方厘米  B.20平方厘米
C.200平方厘米  D.2×1 015平方厘米
6.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①比例尺变为1∶2 000 000;②每点代表2 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 第5题,依据比例尺计算可得出答案。第6题,若将图A放大到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2倍,为1∶500 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每点还是代表1 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
答案 5.B 6.A
(2013·江西百校联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第7~9题。

7.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
A.6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200米
8.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
A.③镇、乙村  B.Ⅰ山山顶、②镇
C.④镇、Ⅱ山山顶  D.甲村、Ⅰ山山顶
9.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解析 第7题,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最高处在该区域的西南部,海拔在1 000~1 200米之间,乙村的海拔在200~400米之间,两地的高差在600~1 000米之间,B项正确。第8题,②镇、③镇、④镇、乙村受地形阻挡在①处无法看到。第9题,N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线路较短,设计最合理。
答案 7.B 8.D 9.B
(2013·成都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地势东高西低
B.图示区域主要是以平原为主
C.图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D.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
11.图中a处附近山脊大致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解析 第10题,图示区域地势从南部和西部向东北倾斜,等高线数值主要小于1000m,大于200m,所以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第11题,a处附近的山脊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
答案 10.D 11.B
春分日某地理小组在我国图示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当北京时间12时20分的时候,测得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3°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13.若沿图中的M~N作一条地形剖面,比较准确的地形剖面图是(  )。

解析 第12题,由题意知,当北京时间为12时20分的时候,P地的时间为12点,可推出P地的经度为东经115度,根据春分日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3°,可推出P地的纬度为北纬27度,所以P地可能位于江南丘陵。第13题,由图可知,从M到N先有山脊,然后是山谷,N地位于山谷中,且第一个山谷离M地较近。
答案 12.D 13.C
(2012·天津文综)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14~15题。

1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15.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解析 第14题,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意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区域林地的分布面积较广,森林资源丰富,最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第15题,考查泥石流、滑坡的成因,意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从a处至桥梁这一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可知a~b路段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本题易错选B,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区域的相对高差并不是很大,且海拔较低,因此地表崎岖不平不符合该区域的区域特征。
答案 14.C 15.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3·山东德州一模)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甲中B点位于图乙中A点什么方向?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比较甲、乙两图比例尺的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知,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A点海拔为200米,B点海拔为9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700米。第(2)题,两图图幅面积相差不大,但是图甲所跨经纬度范围明显小于图乙,因而比例尺大。第(3)题,从地势起伏、地形分布角度分析。
答案 (1)东南方向。700米。
(2)甲>乙。依据:两图图幅大致相同,图甲所跨经纬度范围明显小于图乙,说明图甲所示区域比图乙小。
(3)图甲: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图乙:以台地丘陵为主;中间高且平坦,四周低且较陡。
17.(2013·福建宁德质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
(2)试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建水库的原因。
(3)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
(4)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主要从集水区域、工程量角度分析。第(2)题,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年际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第(3)题,从自然(地形、河流)、社会经济(联系的居民点)等角度分析。第(4)题,从地形、土壤厚度、降水等角度分析。
答案 (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
(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大;流量变化大。
(3)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
(4)A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答 卷 投 影
规 范 审 答

下图为“我国晋南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规范


(1)由信息1可知,山脉的山顶及鞍部位置为山脉的最高地所在。
(2)由信息2可知,山谷位置为河流发育提供条件。
(3)由信息3可知,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凸向高处为山谷,河流只能发育于山谷之中。
(4)由信息4知,丙聚落地形较甲、乙平坦,靠近河流,取水、交通条件较好。

(1)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2)

请在右图中画出源于①地的河流。
(3)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并说明理由。

(4)甲、乙、丙三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试分析主要原因。

试卷


批阅1:第(1)题,不能判读山脊位置,且不能结合一般的方向判断方法进行判断。
批阅2:第(2)题,由于未审准关键词“源于①地的河流”,加上概念混淆而出现错误。
批阅3:第(3)题,不能对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正确判读。
批阅4:第(4)题,虽然对聚落发展趋向做出了正确判断,但原因说明不准确。

答案 (1)

东北—西南
(2)如右图。
(3)图中③处的河流位置不对。
理由:③处为山脊(分水线),不可能发育成河流。
(4)丙 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或交通便利,供水充足。)
增分


等高线地形图是最重要的地理图表之一,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知识点。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以下几点:一是能够结合等高线分布对地形类型进行判断;二是能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涉及的高程和温度等进行计算;三是结合等高线及其剖面图对其中的“点”、“线”、“面”的分布进行分析和判断。


                                    
                                    
                                    
                                    
                                    
                                    
                                    
                                    
                                    
                                    
                                    
                                    

第二部分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四川考纲】 1.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目标定位】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太阳活动的标志。2.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应用:运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地外文明的存在;结合各类图表资料,分析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特点:(1)物质性—由各种天体组成。
(2)运动性—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填图掌握天体系统的层级

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迷点指津
几个概念的辨析
①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 605亿千米。
②总星系和宇宙不同。总星系是目前我们所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是可见宇宙。
③天体和天体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个天体不能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也不能称为天体。
 巧学易记
图示法记忆八大行星的特征

小行星带的位置
“火烧木头灰烬多”,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图示法记忆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出现的层次

 迷点指津
①光球层用肉眼可以观测到;色球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日冕层只有用特殊仪器才能看到。
②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

考点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图解考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图:

拓展延伸: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
(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从而降低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
(2)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
(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交通条件: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5)安全因素: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
(6)其他因素:如科技因素等。
【融会贯通】
生命存在条件题目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
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
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对点演练】



1.如右图所示,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有大气层。据此回答(1)~(2)题。
(1)和地球相比,“第二行星家园”(  )。
A.表面均温更高  B.属于远日行星
C.昼夜温差更大  D.大气层厚度更大
(2)在“第二行星家园”上(  )。
①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 ②存在大气“热力环流”③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 ④可见地球从西方“升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1)“第二行星家园”的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其引力要比地球小,受引力影响形成的大气层厚度比地球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比地球弱,因而昼夜温差更大。(2)“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因而“赤道平面”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3°59′,大于地球的23°26′,导致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于地球。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第二行星家园”这一球形行星上,必然出现太阳高度的“纬度”差异,行星表面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热力环流”。
答案 (1)C (2)A
考点二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图解考点】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图所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示法分析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

特别提醒: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融会贯通】
 分析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弱的方法
(1)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纬度呈负相关。
(2)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海拔(地势)呈正相关。
(3)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大气层厚度呈负相关。
(4)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云量呈负相关。
(5)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也与坡向有关。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但要因地而论)。
【对点演练】

2.(2011·海南地理)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右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析 第(1)题,PAR数据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大,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答案 (1)D (2)D


地理统计表格题的解题步骤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据,从数据中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一般而言,解读表格时应注意:
1.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表格中虽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素。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表格直接体现了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再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进行数据整理和计算,做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例】 中广网2012年2月14日消息,继2月12日俄罗斯“火星—500”项目模拟火星登陆舱成功“着陆”后,14日参加这一项目的志愿者将迎来第一次模拟出舱的实验。结合下表完成下题。
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


质量(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四季
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年
23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时37分
有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和地球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C



1.(2011·上海综合,13)2011年5月4日《文汇报》报道,又有4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读图,这几颗小行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  )。

A.金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 
D.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解析 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项正确。
答案 D
2.[2010·浙江文综,36(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解析 有利条件注意从①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人口分布等角度分析。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较多,对航天发射不利。
答案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3.(2012·广东文综,1)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解析 太阳风是指从太阳大气的日冕层中猛烈喷出的高速运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增大,它抵达地球,会引起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强烈的极光,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通讯、威胁卫星等。太阳风不是风,不会影响风力发电;人口迁移和生活耗能属于社会经济问题,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2·江苏地理,4)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解析 发生太阳活动时,太阳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答案 C
(2012·上海高考题)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6.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 5.D 6.C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3·成都调研)北京时间2011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宇宙中生命存在的条件。“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不会是太阳系成员,应位于银河系中;从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来判断,温度太高主要原因是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答案 1.C 2.D
    (2013·济南模拟)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目前,人类已经实地考察的宇宙天体是          (  )。
A.ab    B.de    C.fg    D.hi
4.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 第3题,人类目前已经实地考察的星球有月球和火星,在图中分别是d和e。第4题,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及地月系二级天体系统。
答案 3.B 4.B
(2013·宁波模拟)《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黑气”在图中指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  )。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解析 第5题,“黑气”为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第6题,太阳的外部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答案 5.A 6.B
(原创题)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据此完成7~8题。
7.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
A.云雾    B.太阳活动 
C.流星    D.太阳辐射
8.下列说法符合景海鹏、刘旺、刘洋在神舟九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
A.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
B.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
C.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D.黑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考查了一些人类科技活动与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第7题,联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第8题,高层大气接近真空,没有大气的反射、散射,天空是黑色的。
答案 7.B 8.D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中信息判断                (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10.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10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 9.B 10.A
(2013·淄博模拟)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4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A处和C处
12.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
A.英国、墨西哥     B.挪威、芬兰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解析 第11题,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主要来自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第12题,闯入地球大气的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会奔向地球两极,因此地球上高纬度地区可见极光。挪威和芬兰的纬度高,最有可能看到极光现象。
答案 11.C 12.B
(2012·河北衡水调研)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曲线中                (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4.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15.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解析 第13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第15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答案 13.D 14.C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3·成都调研)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________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原因是_________。
(2)在直辖市中,________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太阳能分布状况及其成因,正确判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是关键,根据其影响因素,准确分析其成因。
答案 (1)拉萨 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纬度位置较低
(2)重庆 属盆地地形,雨雾天较多,削弱了太阳辐射
(3)大 东部是迎风坡,雨天多,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
材料二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太阳活动峰年及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等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答案 (1)光球 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
(2)2022
(3)耀斑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磁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第2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四川考纲】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
【目标定位】 1.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2.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3.学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4.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方向
(1)侧视:自西向东。
(2)俯视

2.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小时

线速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如右图)
(1)昼夜半球
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为黑夜
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昼半球;为白昼
(2)昼夜界线:晨昏线;AB线为晨线。
(3)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
2.产生时差(如上图)
(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图,同
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东,乙地时刻较早。
(2)地方时
①判断:图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2时。
(3)时区与区时
①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4)特别的计时方法——各国各自执行的计时方法
①东部时区的区时——充分利用太阳照明。
②半区时——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经线的地方时。
③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如上图)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 相关链接
北极星的高度角(仰角)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

如上图所示,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来自北极星的平行光与地轴平行,图中∠A和∠B互余,∠C和∠D互余,∠C=∠A,则∠B=∠D,∠B是当地北极星的高度,∠D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反过来通过测量北极星高度,可以测得当地的地理纬度。
 方法技巧
日期变更四要点
①确定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即寻找180°经线,一定要注意实际日界线的弯曲情况。
②极地俯视图上一定要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然后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判定越过180°日界线的日期。
③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一定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一定要找到0时所在经线(自然界线)。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在判定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时,一定要顺着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如下图:

考点一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图解考点】
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
区时的计算
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一定时区,二定区时,三定向,四定差,五定值。
(1)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为整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则时区数为商,如果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特别提醒: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融会贯通】
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

利用技巧:先确定东西经度和要判读的两点A和B,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口诀为:时间计算很简单,东加西减不绕弯;向东越过180°,减去一天日期变。
【对点演练】
1.(2012·广东文综,6)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春分日,各地日出地方时均为6:00。105°E日出地方时为6:00计算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7:00。丙地日出北京时间7:20与7:00最接近,故C正确。
答案 C
考点二 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图解考点】
图示法分析理解日期变更线
经线展开图

极地投影图

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比较项目
零时(或24时)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运动特点
向西移动(15°/小时)
固定

延伸特点
完全与经线重合


两侧经度
或时区的
差异
两侧可能同为东经度(或东时区),或者全为西经度(或西时区);或一侧为东经度(或东时区),另一侧为西经度(或西时区)
西侧为东经度(或东时区),东侧为西经度(或西时区)

两侧日期差异
东侧加一天,西侧减一天
东侧减一天,西侧加一天

与地方时的关系
只能是日期分界线,既是新一天的0时,也是旧一天的24时
既是日期分界线,又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是东西十二区的区时

成因
自然形成的,地球自转使零时日界线向西移动
人为设定的

关系
两者重合时,全球为同一日期;两者相对时(零时日界线在0°经线上),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融会贯通】
如何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
方法一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方法二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已知点向东西两侧找日界线,两条日期线之间属于同一日期。

如图,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
【对点演练】

2.(2013·成都模板)右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为极点,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完成(1)~(3)题。
(1)M点纬度可能为(  )。
A.77°N     B.66°S
C.55°N     D.44°S
(2)图中表示日界线的经线为________。
(3)P点为________极点,此时日期较早的一天所占的比重约为全球的________。

解析 第(1)题,M点在晨昏线上,且距离极点最近,因而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其纬度应在66.5°~90°之间,故选A。第(2)题,由题干信息M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可知PN也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PN又是一条日期界线,可判断其只能为0时经线,则PQ一定为180°经线(日界线)。第(3)题,根据PN与PQ的位置关系可推断出PN为160°E,由此可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而P点位于北极点;此时日期较早的一天的范围为0时经线(160°E)向东到日界线,约占全球的。
答案 (1)A (2)PQ (3)北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

一、晨昏线概述

1.晨昏线(圈)的含义
晨昏线(圈)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大圆,任何时刻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可以分为晨线和昏线。如右图所示:
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且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等。春、秋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见图甲),二至日时与经线夹角约为23°26′(如图乙)。

(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春秋二分日时与纬线圈夹角为90°(见图甲),二至日时与纬线圈夹角约为66°34′,且与极圈相切(见图乙)。
(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二、晨昏线判读及应用
1.晨昏线的判断
(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
(3)方位法

如右图中,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为昏线,为晨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2)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时: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4)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5)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6)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例】 (2012·海南地理)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悉尼  B.上海  C.雅加达  D.莫斯科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B (2)D


1.(2012·江苏地理,3)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图2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解析 ②与④线与北极圈相切,反映的是二至日状况,故排除B、D。北京时间11月3日1时36分6秒时,可求知0°经线地方时为17时36分6秒,180°经线地方时为5时36分6秒,故晨线应在180°经线附近。
答案 A
(2011·浙江文综,9~10)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2~3题。

2.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3.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解析 第2题,因为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最大,最大只能为180°,所以Q1、Q2之间的球面最短距离经过北极点。第3题,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即它们的经度差不等。如果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相等,排除A项,如果MQ1、MQ2与L1之间的经度差都很小,且不等,则可能在同一时区,排除C项。如果在1至6月间,则1月至3月21日(春分日)和3月21日(春分日)至6月存在Q1、Q2与L1之间存在地方时差相等的可能性,也存在地方时差不等的可能性,排除D项。因此选B项。
答案 2.A 3.B


(2012·天津文综,6)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4题。
4.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下图中的(  )。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时区时间在2012年7月27日19时12分时,全球两个日期(7月27日与7月28日)的分界线是180°与0时所在经线,即72°E向东至180°之间为7月28日,其余范围为7月27日。由此可判断B项错误;而此时太阳直射的经度是西经108°(地方时12时),北极点周围有极昼,而C项图中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50°E,故C项错误,D项图中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不合乎要求,故D项错误。只有A项中的图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 A
5.(2012·安徽文综,30)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下题。

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依据图示方位,树荫与太阳的方位相反,6月某日的16:00~16:45,太阳应位于该校区的西南方向,树荫应朝向东北方向,故操场①树荫遮阳范围最大,应选择操场①。
答案 A
6.(2011·重庆文综,11)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
解析 从日出到正午时间为7小时,太阳高度升高83°,每小时太阳升起约12°,因此当上午太阳高度角为36°时,北京时间约为6时+36°÷12°/小时=9时,根据时差可求出西四区区时约为21日21时。
答案 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2年1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  )。

解析 第1题,由于丙飞机所处纬度最低,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小,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慢。第2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答案 1.C 2.A
(2013·成都模拟)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载有我国3名宇航员(含1名女宇航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N,99°E)升空。6月18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据此回答3~4题。
3.发射地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原因是         (  )。
①海运交通便利,利于大吨位飞行器的运输 ②地处低纬地区,可提高飞行器的发射质量 ③多晴朗的天气,透明度较高 ④原有基础条件好,发射成功率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当“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时,纽约(40°N,74°W)的区时是
(  )。
A.6月19日1点     B.6月18日1点
C.6月18日3点     D.6月19日3点
答案 3.D 4.B
读图,回答5~6题。

5.与②地相比,⑤地               (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6.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  )。
A.5时    B.6时    C.17时    D.23时
解析 第5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第6题,③地位于赤道,日出为6时,③地经度为135°W,位于西九区,它与东八区相差17个时区,相差17个小时,“东八区在西九区东边”,要加上17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3时。
答案 5.C 6.D
7.(2013·浙江宁波模拟)若图中80°线恰好为两天分界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则北京时间是                (  )。

A.2:40    B.13:20    C.16:40    D.1:20
解析 图中80°线不是国际日界线,而是日期的自然变更线,其地方时为0时,若为东经,则北京时间是2点40分,若为西经,则北京时间是13点20分。根据洋流流向判断为80°W。
答案 B
(2013·泉州模拟)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9.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解析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该图中心为南极点。由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可知Q点及P点所在经线是日期分界线,而MON表示晨昏线,MON把地球平分为昼、夜两半球,P点所在经线平分其中一个半球,据此可知P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Q点所在经线是180°经线;Q点与P点经度相差120°,根据经度数增大方向可判断P点的经度为60°W。第8题,P点的地方时为0时,则P点所在半球是夜半球,ON为晨线,OM为昏线;第9题,P点(60°W)的地方时为0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北京在0时经线以东,故北京时间应为7日12时。
答案 8.D 9.B
(2012·连云港模拟)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图中P地                 (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答案 10.C 11.A
(2013·南昌调研)右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12~13题。
12.此时F地地方时为               (  )。
A.7日21时    B.6日9时     C.6日21时     D.7日9时
1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S线为晨线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解析 第12题,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该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F地位于BC线以西45°,所以其地方时为21时。又因F地位于0时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旧一日,即6日,所以F地地方时为6日21时。第13题,B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线以西9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经线和160°E经线,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
答案 12.C 13.D
  
 右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4~15题。
14.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1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

解析 第14题,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出现在春秋二分日,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第15题,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运动方向。
答案 14.A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________是昏线。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3)B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_,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4)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_小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
解析 第(1)题,此时晨昏圈与(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相重合,20°W是晨线,160°E为昏线。第(2)题,昼夜半球各半说明图中最中间的经线是晨线或昏线。第(3)题,B点经度为110°W。第(4)题,A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时,C点昼长为12小时,北京时间可通过A点(160°E)为18时,计算出120°E的地方时。第(5)题,因为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和东半球的中央经线(70°E),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秋季。
答案 (1)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2)见下图。

(3)110°W 见上图。
(4)18 12 15时20分 (5)(0°,70°E) 秋
17.(2013·山东滨州调研)读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__。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5)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7)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日照图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仔细读图各小题比较容易解答。
答案 (1)南极点 12 22
(2)(23°26′S,90°W)
(3) 
(4)A>D>E 东
(5)12 18 3 21
(6)12 6
(7)D
(8)D 

第3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四川考纲】 1.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黄赤交角。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目标定位】 1.识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3.在“二分二至光照图”上,会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和南北极地地区极昼极夜的状况。4.能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一、地球的公转
1.基本规律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图中A处于远日点位置,每年7月初经过;图中B处于近日点位置,每年1月初经过。
(3)周期:1年,约为365日6时9分。
(4)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示意
(1)黄赤交角(如右图)。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日期
图示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四季的划分
(3)五带的划分

 误区警示
①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除非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为地球公转为逆时针,地轴的上端为北,下端为南。
②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

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巧学易记
①“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②“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误区警示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易错辨析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考点一 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
【图解考点】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运动产生地理意义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其理解掌握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明确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明确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融会贯通】
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其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因此黄赤交角发生变化,直接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他变化。
【对点演练】
1.(2013·成都联考)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为(  )。
A.等于23°26′  B.小于23°26′
C.大于23°26′  D.等于46°34′
解析 第(1)题,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第(2)题,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
答案 (1)B (2)A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图解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时间直射点向该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且若该地在北半球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融会贯通】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对点演练】
2.图1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图2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1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2)图2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甲地影子始终朝北,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说明乙地在热带地区;丙地影子最小值为0且只有一天,说明丙地在回归线上。
(2)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但朝北的时间较长,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 (1)C (2)C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日出日落方位
【图解考点】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如图所示:

动态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如下图:

【融会贯通】
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
(1)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对点演练】
3.(2013·成都联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时间
地点  
日出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解析 第(1)题,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时、18时,距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差越大,日出、日落时间距6时、18时差值越大,可判断出①地昼长时间与赤道昼长差别最大,纬度最高,其次是③,②地纬度最低。第(2)题,结合题干,北京的昼长大于12小时且在变长,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故A、D项排除;此时地球公转位置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故排除B项,故C对。
答案 (1)B (2)C
考点四 与地球公转运动相关的计算问题
【图解考点】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融会贯通】
与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的其他计算
(1)计算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2)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对点演练】
4.(2012·山东文综,6)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题。

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 由题中“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可知,科考队出发日为2月21日,此时P地昼长为11小时。2月21日到3月21日相隔一个月,并且较3月21日昼夜平分时白昼短了1小时;4月21日距3月21日也相隔一个月,但太阳直射于北半球,其昼长较3月21日的昼长长了约1小时,故昼长应为13小时,选C项。
答案 C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乘以111 km,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例】 右图是“某地区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A和B)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国家)境内。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3)图中等值线B的数值应为________。
(4)有关经线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10°W  B.为60°W
C.位于10°W以东  D.位于10°W以西
(5)下面能正确表示该日上海某中学操场上旗杆(旗杆立于O点)杆影端点移动轨迹和方向的是________。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巴西
(2)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70°N及其以北地区
(3)50° (4)C (5)A


1.(2012·安徽文综,31)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下题。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解析 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的大小取决于昼的长短,昼越长转动的角度越大四个选项比较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安徽昼最长。
答案 C

(2012·天津文综,7)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2题。
2.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  )。
A.菲律宾  B.巴西  C.新西兰  D.英国
解析 7月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最高的英国白昼最长。
答案 D
考向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3年10考)
3.(2012·浙江文综,11)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
A.21.5°至68.5°  B.11.5°至68.5°
C.21.5°至78.5°  D.11.5°至45°
解析 纬度差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差,即H=90°-α,依据H=α可得出α为45°,即Q点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45°。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最大纬度是23.5°。只有Q点与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且太阳直射这个半球的回归线,Q点的纬度是最高的,可算出Q点最高纬度为68.5°;只有Q点与直射点位于不同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且太阳直射另一个半球的回归线,Q点的纬度是最低的,可算出最低纬度是21.5°。
答案 A
(2011·安徽文综,29~30)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地可能是(  )。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5.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冬、夏正午的太阳都在南方,且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可判断出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第5题,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到春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室内的日照面积应逐渐减小。
答案 4.D 5.C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晰可见。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如上图)。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游客若想看“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2.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
A.我国植树节前后  B.五一劳动节   
C.我国教师节前后  D.元旦前后
解析 第1题,“卧佛含丹”的日期为10月3日,此日太阳在西南方向落山,因此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东北。第2题,另一时段的昼长应与10月3日差不多,根据太阳回归运动图,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1.D 2.A
(2013·成都七校调考)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从a到b的方向是               (  )。
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
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
解析 第3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处观察的结果。第4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后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答案 3.D 4.B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2时50分35秒,航天员刘旺按照指令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人工交会对接并成为一体。下图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人工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图中表示地球表面晨线的是
(  )。
A.甲线    B.乙线 
C.丙线    D.丁线
6.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特点:昼渐长→昼最长→昼渐短
B.南极洲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附近
C.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位保持着上涨态势
D.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逐渐变短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图中经线间隔为15°,N为北极点。6月24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当北京时间(东经120度)约为13时时,则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5°E附近,所以甲曲线为晨线。第6题,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时间为6月16日到6月24日,在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到夏至日时移动到北回归线上,然后再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故北京地区的白昼变化特点是昼先变长,夏至日达到最长,然后变短。
答案 5.A 6.A
2011年11月3~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下图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  )。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8.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9.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解析 第7题,北京时间20时时,西八区为4时,从图中可知,远望六号位于西八区。第8题,11月3~14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第9题,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白昼不断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 7.B 8.C 9.C
(2013·山东青岛一模)右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1.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时,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    (  )。
A.上海    B.济南    C.北京    D.长沙
解析 第10题,西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应该朝向南方,因而可以判断火车向东北方向行驶。第11题,北京纬度最高,无论哪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要小于其他三城市,因而太阳能集热板水平倾角最大。
答案 10.A 11.C
(2013·宁夏石嘴山调研)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45°N,74°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13.a、b、c、d四点比较              (  )。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C.这一天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解析 第12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S,60°W),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地方时为12时,艳阳高照。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a为45°N,b为15°N,c为45°S,d为75°S,b点纬度最低,昼夜长短变化最小。
答案 12.C 13.D
右图为“经纬网图”,AB为晨昏线的一段,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14~15题。
14.如果此刻北京时间是12时,则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
A.圣保罗(约47°W)   B.华盛顿(约74°W)
C.开普敦(约19°E)   D.莫斯科(约38°E)
15.如果A所在纬线的日出地方时不断变早,则        (  )。
A.α角不断变小
B.B点昼变长
C.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A处日出时日影与正午日影夹角变小
解析 第14题,北京时间是12时,则圣保罗区时为当天1时,华盛顿区时为前一天的23时,开普敦区时为当天的5时,莫斯科区时为当天的7时。第15题,A所在纬线的日出地方时不断变早,表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小;B点在南半球,昼变短;地球离远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变慢;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日出时太阳方位先是越来越接近正东方向,春分日为正东,春分后日出太阳方位越来越向北偏,日影所在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故日出时日影与正午日影夹角不断变大。
答案 14.B 15.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3·北京朝阳调研)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月或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解析 第(1)题,结合试题信息材料知,C、D所在经线分别是20°W和160°E,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160°E,纬度为12°N,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此时160°E为12时,据此可知北京时间为9:20。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12°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第(3)题,α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京昼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而悉尼相反。第(4)题,若α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答案 (1)5 8 9:20 (12°N,160°E)
(2)12°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4)BD
17.(2012·上海地理)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
(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区到东12区。
(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
解析 第(1)题,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160°W)北回归线上时,即为12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6月23日6:24,20°E的地方时为0时,即为新的一天,与北京日期相同,所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东2区到东12区。第(2)题,此题难度较大。从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为顺时针可知,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西略偏南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绕地球运动两周,即可知用时为48小时,在两天期间,靠近远日点(7月初),则可知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增大,角速度逐渐减小,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缩小,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答案 (1)6:24 6月23日 东2
(2)西略偏南 48 增大 减小 缩小 增大
第4讲 日照图的综合判读与绘制
【四川考纲】 日照图的内容在考纲原文中没有单独提出,但阅读和绘制日照图,并能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考纲能力要求之一。
【目标定位】 日照图包含的地理信息量较大,思维能力要求高,图像变化也较复杂。在日照图的题目中往往把判断季节与计算时间作为突破口,以图图转换作为常用解决办法。

考点一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图解考点】
极地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地球公转轨道图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公转轨道局部图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对点演练】

1.(2013·成都模拟)如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且所在弧线两侧的日期不同;B、C两点永远昼夜等长,且两点的经度差为90°;D为BC的中点。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8:00  B.9:00  C.20:00  D.0:00
(2)图中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66°34′  B.90°  C.0°  D.23°26′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并读图可知,B、C两点永远昼夜等长,所以B、C、D三点位于赤道上;A点位于北极圈上,且A、C两点地方时相同,即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由该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可知,该经线为日界线;由于该经线处于昼半球,故只能是180°经线且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时刻为12:00,由此可求出120°E的时刻为8:00。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3°26′S,D点位于赤道上,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即可得出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
答案 (1)A (2)A
考点二 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
【图解考点】
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在局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中,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向及相关计算等,常以“三类点”“三条线”为突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类点”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与赤道的交点。
①如果图中给出了南、北极点,那么也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和经度的递变规律(东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增,西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
②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某条经线的地方时,从而可以根据经度差计算出全球任何一点的地方时和区时,考题中通常要求计算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和世界标准时(零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太阳直射的纬线,就可以判断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该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以及全球任何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反之,根据上述信息也可以推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根据某条经线的地方时,可以判断出何地的地方时为12时,该地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经线;根据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③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据此可算出全球各地的时间。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天,晨昏线与纬线圈有两个切点,过这两个切点的经线分别为夜半球、昼半球的中线,其地方时分别为0时、12时,即分别为日期的界线和太阳直射经线。如图:

(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
晨(昏)线是地球上太阳高度为0°的点的集合,在该线上可见日出(日落)现象,除了春分、秋分日该线与经线重合外,其余各日它与经线斜交(北半球冬半年,晨线在地球上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昏线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北半球夏半年相反),且离春、秋分日越远,夹角越大,到冬至、夏至日时,该线与经线圈的夹角达最大值——23°26′,故该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
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回答有关该线上各点的地理问题时,几乎都要用到如下结论:该线上任意一点日出于6时,日落于18时,昼长为12小时;该线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11千米;该线上无地转偏向力等。
学法指导:光照图的分析思路

【对点演练】
2.(2013·成都模拟)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日________点。
(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可判断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甲所在经线为白昼的平分线,故太阳直射(23°26′S,180°)。(2)赤道上昼夜等长即昼夜长短变化为0,极圈及其以内地区能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由极圈到赤道昼夜长短变化逐渐变小。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最靠近赤道,昼夜长短变化最小。(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回归线到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一致,都约为47°,故选项D正确。(4)甲、乙、丙三地相比,丙时间最晚,为12月22日8时,要想进入新的一天应再过16小时即12月23日0时,此时甲地时间为12月23日4时。(5)该图是以北半球为中心的投影图,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读出丙的地理位置为(120°E,30°N),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 (1)经度180°、南纬23°26′ 12月22日
(2)乙 (3)D (4)16 23 4
(5)亚热带季风气候 低温少雨
考点三 光照图的绘制(以北半球夏至日侧视图为例)
【图解考点】

(1)先画出一个圆,然后画出地轴、赤道、经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注意地轴要与赤道垂直。
(2)根据题意确定直射点的位置,如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等等。
(3)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条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如夏至日光照图直射光线的画法是用直尺对准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所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为直射光线。画若干与直射光线平行的箭头表示太阳光线。
(4)任何节气的光照图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必须垂直。
(5)二至日光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且通过地心。二分日光照图上,晨昏线通过南北极点和地心,并与经线重合。

(6)若在图上画出黄道面时,黄道面必须经过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地心和南回归线的另一端点。
【对点演练】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地方时为18时。结合如图信息,画出此时太阳光照的极地俯视图。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判定H在昏线上,太阳直射点在H、P之间的中间位置。具体画法如下:

(1)可先画晨昏线(过HP两点且与赤道相交于E1、F1)。
(2)再画直射光线(过中点)及其他太阳光线(与直射光线平行)。
(3)在背向太阳的一侧画出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答案 如图所示(见解析图)


日照图类试题的常用解法

1.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
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前面列举的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如下图:

2.对称思维法
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
例如:(1)当66°34′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66°34′S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
(2)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由此可以推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3)一天的正午为12:00,上午和下午的时间等长,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对称。
(4)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就是夏季;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反之亦然。
(5)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南。
(6)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夜长相等。理论上,某地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
3.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利用局部日照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全局”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试题命制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来,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例如:下面图1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图2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

4.基础的数学计算法
不少同学在解地理题目的时候,不善于灵活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其实,日照图的有些题目,如果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解决,有时会更简单。


【例】 (2011·四川文综,10~11)右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2)题。
(1)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B (2)D 

(2012·四川文综,10~1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2.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解析 第1题,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M应位于N的东北方向;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突出,说明此时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南极地区正处于暖季并有极昼现象,应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悉尼的气候类型是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夏雨型的气候,此时应正值多雨的季节;该季节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地球上越往南的地区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应晚于同一经线上的乙地。第2题,此时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又因为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推知MN为晨线,MN与EP相交于N点,可推知EP是0时经线,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应是EP向东到澳大利亚以东的国际日界线,其余地区是地球上旧的一天,可以判断此时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此时,穿过非洲的东经10°各地有些地区应处于白天,有些地区则处于黑夜;全球范围来说昼夜的范围永远是大小一样的。
答案 1.C 2.B
(2010·全国文综Ⅰ)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下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3~5题。

3.S地的纬度(  )。
A.与M地相同  B.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低于M地

解析 由题意知,从空中R点看到的地表纬线m为一直线,说明R一定在m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而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则是R与地心连线和球面的交点,如右图所示。再结合图中晨昏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S地纬度低于M地。
答案 D
4.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解析 由图知,晨昏线和纬线相交且切点在纬线北侧,故该地区位于北半球,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说明此时n以南为夜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则这一时期越往北昼越长,故A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火险等级高,B对;巴西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处雨季时北半球处于冬季,C错;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长江处于枯水期,D错。
答案 B
5.若R点沿直线RS(  )。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解析 若R点沿直线RS上升,说明R一定位于较m纬线纬度较高的纬线圈平面上,此时可看到m纬线显现向南弯曲的形状,而n曲线弯曲方向不变,则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故C正确,D错误。R点沿直线RS上升或下降,m、n的两交点间距不变。
答案 C
6.(2011·上海)如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P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
解析 第(1)题,晨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0°,则PB所在晨线与纬线的夹角为70°,即P点纬度为70°N,由图可知,70°N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0°N。135°E为0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45°W。第(2)题,A、B、C同属北半球,此时,纬度越高白昼越长,C点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第(3)题,70°N纬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则70°S纬线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第(4)题,A、B两点以135°E对称分布,A点时间为19点20分,则B为4时40分。135°E为0时,则B点在135°E经线以东且经度相差(4时40分~0时)×15°/时=70°,故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
答案 (1)(45°W,20°N) 70°N
(2)C
(3)70°S纬线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西十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2·福建文综,10~12)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读图,回答1~3题。

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2.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
3.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图,并且能够把局部图恢复成完整图,再就是根据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可计算得出,NM两点之间的纬度距离为2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完整图如下所示:

第1题,若AM为昏线,则MN之内为极夜,北半球为冬半年,据此可以判断D选项正确。第2题,M地日影最短时刻是正午时刻,而此时北京时间(120°E)是12时40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京以西并且相差10°,即位于东经110°,再由M地与北极点相距23°可知,M地的纬度为北纬67°。第3题,在M地垂直立竿,夏至日0时,太阳位于正北方,日影应位于正南方;5月1日日出东北,日影应位于西南;10月1日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应位于正北方;秋分日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位于正北方。
答案 1.D 2.B 3.D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4~5题。

4.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5.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B.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
C.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     D.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图中①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②是春秋分日正午太阳光线、③是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乙地二分日有太阳直射,则乙地位于赤道上;丙地位于北半球,且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甲地,纬度较甲地高;丁地夏至日有太阳直射,则丁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乙丁甲丙。第5题,图示甲地与乙地相距230°,根据劣弧定向的原则,甲地位于乙地东南方。
答案 4.B 5.A
(2013·琼海模拟)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6~8题。

6.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乙、丙、丁、甲    D.甲、丙、丁、乙
7.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  )。
A.前一日18时    B.当日18时
C.次日6时     D.次日18时
8.此图所示季节                (  )。
A.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D.巴西热带草原正值干季
解析 第6题,甲地昼夜平分,故它位于赤道,纬度最低;乙地发生了极昼现象,位于极圈以内,故它的纬度最高。故D选项正确。第7题,丙地北京时间2时日出,而世界标准时(零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故此时的世界标准时是前一日的18时。第8题,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逐渐向近日点(地球在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答案 6.D 7.A 8.B
(2013·辽宁铁岭阶段测试)读右图,完成9~10题。
 9.图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②地日落时刻是         (  )。
A.16时    B.18时  C.20时  D.22时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为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第10题,把全球经度平分为12份,相邻两条经线间隔为30°。先找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此刻为6时,它与②点相隔30°,由此推断出②点的日出时间为4时,进而推断出②点的日落时刻为20时。
答案 9.B 10.C

(2013·江苏淮安质检)2010年12月12日晚8时,为期16天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广州开幕。据此完成11~12题。
11.本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时,全球的昼夜(图中阴影代表黑夜)分布状况大致为                  (  )。

12.运动会期间                (  )。
A.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B.在黄河站(78°55′N)可能欣赏到极光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非洲大陆成群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解析 第11题,12月12日,北极圈接近极夜期;北京时间晚8时,0°经线地方时应该是12时。第12题,运动会期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农民正在麦田上放牧,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非洲大陆成群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
答案 11.A 12.B
2013年2月1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的是      (  )。

14.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小华收到了在外国留学的表兄于当地时间2013年2月9日8时发来的短信祝福,小华的表兄最有可能留学在      (  )。
A.美国    B.巴西    C.瑞典    D.澳大利亚
解析 第13题,2月9日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14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是2月10日0时,小华的表兄留学地的当地时间是2月9日8时,应是西八区。
答案 13.A 14.A
(2013·全国优化卷)右图为“某极地俯视图”,是晨昏线,该日由a地到b地白昼逐渐增长。此时,一架旅游包机正从x地起飞,6小时后降落y地。据此回答第15题。
15.飞机降落时该地正值              (  )。
A.子夜    B.日出    C.正午    D.日落
解析 是晨昏线,该日由a地到b地白昼逐渐增长,说明中心点(极点)为极昼。若中心点为北极点,则ab为昏线,bc为晨线,a、c均在赤道上,其地方时a为18时,c为6时,则y此时为24时(0时),6小时后,y为6时,正值日出;若中心点为南极点,得出的是相同的结论。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指出乙图中表示晨线和昏线线段的字母,并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M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P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解析 第(1)问,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可判断出晨线、昏线;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第(2)问,M地在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Q地日落时刻为15时,可以推断出该地日出时刻为9时。第(3)问,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此即可描述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第(4)问,P点位于赤道,抓住四个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特点,连线即可。
答案 (1)PM为昏线,MN为晨线。(画图:逆时针方向自转。)
(2)0 9
(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抓住四个特殊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然后连线(如下图)。

17.(2013·福建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昼长/h
(1)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昼长/h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0时所在经线、晨昏线。
材料二 下图表示广州和海口市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3)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会出现什么变化?
(4)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状况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析 第(1)题,此时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0°N,45°E为0时,135°W为12时,太阳直射点为(20°N,135°W);P点影子朝正北时,说明该地为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17时。第(2)题,注意此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A点要在赤道上,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城市之间,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再逐渐增长。第(4)题,三个月内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 (1)(20°N,135°W) 17
(2)见下图。

(3)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增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缩短。(描述夜的长短变化也可以)

章末整合提升




答 卷 投 影
规 范 审 答



(2011·上海地理,44~46)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
规范审题
(1)由信息1知:某地在我国(北半球),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即A方位表示南方。
(2)由信息2:E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应是夏至日,太阳处于O点正上方,则O点位于23.5°N。
(3)由信息3知:由于O点位于23.5°N,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可推测出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O点)日落时间应是地方时18时,由此可计算出当地的经度。

(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O点的纬度是。
(2)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5°,且当天日落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8时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当天日出的北京时间为。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3)在图中画出冬至日下午15:00时,O点观察者影子的大致延伸方向。
试



讲评1:第(1)题,失分主要是对太阳视运动图理解不清,看不懂E、F运动轨迹,不理解二至日和OE⊥AC含义。
讲评2:第(2)题,地方时计算能力较差,不知道北京时间与观测察者地方时转换。由于O点纬度判断错误,正午太阳高度有可能出现错误。
讲评3:第(3)题,不注意审题,立体空间想象力不够造成失分。

满分答案 (1)A 23.5°N
(2)116°E 6:16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位于BOC象限之内
分增指导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知识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落实基础,总结规律,特别是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运用要重点熟练掌握,并结合练习,提高准确判断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