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试卷 > 高三
 

【备战2014】高三二轮地理复习精品方案战略二 攻克难关——强化五大类图表判读能力

上传时间: 2014-10-11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战略二 攻克难关——强化五大类图表判读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标志,绝大部分的高考命题都是依托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来设计的,依图设计高考题是地理命题的必然选择。读图分析能力是学习地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复习备考期间必须强化这一能力。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图像素材,大致有:“区域类型图、等值线类型图、地理统计类型图,地理分布类型图和地理示意类型”五大类型。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这五大类图像的判读技巧。
类型一 区域类型图的区域“定位”能力
[典题例证]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3)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3)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 1.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和海陆分布上可以确定,图示地区位于北美中纬度的西海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易形成海雾。
(2)从图中S市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它位于热带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受夏季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2.从文字背景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题干中可知雾的形成,条件是在风力较弱,湿度较大,空气遇冷,结合第(2)的选项可知C正确。
【答案】 (1)D (2)C (3)D
[技法点拨]
技法一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学生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其他经纬线根据这几条推算即可。
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经纬度。

技法二 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1.依据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与海陆分布的关系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因此要熟记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
2.依据沿某经线或某纬线穿过海陆分布特征来定位如下图

技法三 根据相对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在我国的地形分布中,由两大走向(东北—西南和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了主要地形的分布骨架,可根据下图山脉示意图回顾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在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技法四 根据轮廓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首先要熟识各种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熟识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
第三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对著名的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更要特别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
技法五 根据重要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1)利用地理景观特征定位
受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可以确定其所在地区的位置。
利用相关文字资料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应注意以下信息的获取:①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特征(判断纬度位置、距海远近),自然带类型(动物特点、植物特点),土壤特征(酸性、碱性,黄土、黑土、沙质土),湖泊特征(咸水湖、构造湖、冰川湖),地貌特征(喀斯特、风蚀蘑菇、沙丘、冲积扇),太阳高度(太阳方位、物影朝向、太阳高度、太阳运动轨迹),河流特点(两岸坡度陡缓、河床形状、流量大小)等。②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种、民族、宗教信仰、建筑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风俗习惯等。
(2)依据图例、注记和文字材料定位
该方法常常作为一种辅助定位的方法,但有时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如出现“珠穆朗玛峰”,则可确定该区域是青藏高原;如出现“西安”城市,则可确定该地形区是渭河平原等。
技法六 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进行空间定位
 (1)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光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2)利用地理原理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应用提升]
1.(2013·全国高考各校信息优化卷)读世界某区域河流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
A.甲、乙两河径流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甲、乙两河流域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变化
C.大陆沿岸因离岸风形成著名渔场
D.大陆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
(2)甲河的平均径流量明显小于乙河的,最可能的原因(  )
A.甲河水循环以内循环为主
B.甲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甲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
D.甲河上游有较多的水库
类型二 等值线类型图特征“分析”能力
一、等压线图的判读
[典题例证]

(2013·高考江苏卷)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解析】 1.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图中可知甲地受冷锋控制,多阴雨天气;乙地位于暖锋锋后,不会产生降水;丙地受高气压控制,多晴朗天气;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从图中甲、乙、丙、丁的位置可知甲为沿岸海洋性气候,乙和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从图2中可知①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为地中海气候。
2.从文字背景材料和设问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中可获取图1显示的“时间,空间”为信息。
[技法点拨]
1.读形状,判类型
类型
在等压线图中的特征
一般天气特征

高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下沉气流,晴朗

高压脊(脊线)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低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上升气流,阴雨

低压槽(槽)线
低气压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中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常形成锋面气旋,阴雨

2.读疏密,判风力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图1中B处风力大于A处。

图1
(3)不同图中,相同图上距离气压差相比,当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图2中C处风力大于D处。

图2
3.读半球、定风向
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因此,某点风向的画法是:首先,过该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其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偏转以后的箭头方向即为风的方向,偏转角度大约为30°~45°。
在空中,风力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
4.读类型,析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2)高压(反气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明朗天气。
(3)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4)低压槽控制区,多形成锋面,多阴雨天气,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
[应用提升]
1.(2013·徐州、宿迁检测)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3)题。

(1)此时,甲、乙两地相比(  )
A.风力甲地等于乙地
B.甲地天空中云量多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2)此图所处的时间最不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题例证]

(2013·高考四川卷)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解析】 1.从文字材料和设问中获取信息
(1)从题干中可获取图示区域是我国黄土高原,“图中等高距为30米等结果。
(2)从第(2)题设问中可获取东西两侧“最大高差”等信息。
2.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1)B (2)C
[技法点拨]
 等高线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常见等值线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等高线的判断要遵循以下规律:第一,看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第二,看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第三,看等高线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地形。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第四,看特殊区域:两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进行判断。
第五,会计算:例如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一1)d≤H<(x+1)d,其中x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应用提升]
3.(2013·苏北四市调研)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m),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岭谷相间分布    B.喀斯特地貌广布
C.山脉呈东西走向    D.U形谷众多
(2)相比于N地,M地附近(  )
A.水资源较丰富     B.土层较薄
C.太阳辐射较强    D.线速度较大
三、等温线图的判读
[典题例证]

(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2)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解析:1.从文字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题干中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2.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技法点拨]
1.判断气候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15℃和0℃等温线分别是热带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
3.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7月,如下面图乙;反之是1月,如下面图甲。

4.判断寒、暖流
寒流:寒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道理同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
暖流:暖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道理同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
5.判断地势起伏
地势高:在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或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地势低:在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或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6.判断地形类型
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为盆地;数值里小外大为山地。由于盆地、谷地中的城市空气易集聚难扩散,因而也常用来比较城市大气质量的高低等。
如下图中,图甲为盆地,图乙为山地。

7.判断温差大小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稠密的地区温差大。寒暖流交汇、锋面附近温差较大;陆地较海洋温差大;温带较热带温差大:冬季较夏季温差大。
[应用提升]
4.(2013·武汉调研)读北半球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1月均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1月均温最低
B.乙地1月均温高于丙地的
C.丙地1月均温高于甲地的
D.乙地1月均温最低
(2)若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则甲、乙两地的地形分别是  (  )
A.山地、山地    B.山地、盆地
C.盆地、山地    D.盆地、盆地
类型三 地理统计类型图实际“联系”能力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形象化的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格、坐标图、结构图三大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下:

一、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典题例证]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解析】 1.文字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题干中可获取图示和内容为某城市不同时间段的人口年变化率,以及该城市人口总数的信息。
2.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是减小的;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故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从图中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该城市的国际净迁移人数较多,国内净迁移呈现负增长,再加上该城市人口总数较多,约1 300万,故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A
[技法点拨]
 (1)平面直角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读图时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解读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③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④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
⑤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思维定势。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在阅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要把握四个关键: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3)判读方法

方法一:①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图中的箭头甲、乙、丙所示的方向;②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a、b、c;③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在右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约为23%,15~64岁约为73%,65岁及以上约为4%。
方法二:过三个O点分别作三个轴的垂线,将平面三角形坐标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转化之后,按直角坐标系的读取方法来读取,即得出正确的结果。如A地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0%。这种方法符合大家的读图习惯,可以大大降低读图难度,提高读图的准确率。

雷达统计图
1.风玫瑰图
风玫瑰图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两种类型。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在各方向线上按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判读风向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为0,离中心点越远频率越高。以下图为例来看风向玫瑰图的判读方法:

①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中心为0,越向外的同心圆表示的频率越高(数值越大);②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如图中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③根据风玫瑰图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此图中吹南风和北风的频率较高(北风最高),而吹东风和西风的频率较低(西风最低)。
2.其它雷达图

[应用提升]
5.(2013·吉林省吉林市摸底测试)下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
(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3)该城市在今后工作中应  (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结构统计图
[典题例证]

(2013·高考广东卷)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1: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图1    


材料2:2011年西宁工业产值结构图。

         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1.从文字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海拔较高,从题干中可知西宁海拔为2 261 m,夏季气候凉爽,气温日较差大。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湟水谷地,其城市形态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影响较大。
2.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从材料1的图中可获取“耕地比重下降,居民总建筑用地比重上升”等信息,其原因与城市化发展占有大量耕地和生态退耕等有关。
(2)从材料2中图可知,西宁工业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消耗能源多,污染重,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答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技法点拨]
   结构统计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采用几何图的比例分割方法制作而成。
1.常见的结构统计图类型及其构图特点
类型
例图
构图特点

扇形结构图

扇形图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饼状结构图

饼状图和扇形图的构图和阅读方法一样

柱状结构图

坐标图上的柱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矩形结构图

矩形图是扇形图的变形图,是各个矩形面积占总矩形面积的比重表示地理资料的图示

2.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1)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
(2)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4)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应用提升]
6.(2013·高考名校信息优化)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读世界生物承载力比重图,回答(1)~(2)题。

(1)与中国相比,巴西生物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土面积大 ②水热充足 ③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④平原地区的土壤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C.国土面积减小   D.植被破坏
三、地理统计表格的判读
[典题例证]

(2013·高考广东卷)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 ~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解析】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读表可知,2009年人口密度,中国是143人/平方千米,印度是389人/平方千米,A项错误;2009年男性、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中国是3,美国为5,B项错误;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中国为19.5%,美国为20.1%,法国为18.4%,中美最接近,C项错误。
【答案】 D
[技法点拨]
 地理表格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更具直观、形象的特点,以表格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更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图表化的表现。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要反映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切不可被表中众多的数据所迷惑。一般而言,解读表格时应注意:
(1)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
表格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在理性上作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就可以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解读表格题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仔细审题、灵活掌握。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并发散思维。
[应用提升]
7.(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互补性结构关系和竞争性结构关系。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S)表,S越大,工业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读表完成(1)~(2)题。
       地区
S
地区
广东
广西
云南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东
1
0.42
0.27
0.58
0.54
0.82

广西
0.42
1
0.84
1
0.91
0.92

云南
0.27
0.84
0.77
0.66
0.54


湖南
0.58
0.91
0.77
1
0.94
 0.82

江西
 0.54
0.92
0.66
0.94
1
0.81

福建
0.82
0.71
0.54
0.82
0.81
1

(1)与湖南竞争关系最强的一组省区是(  )
A.桂、赣   B.粤、闽
C.滇、赣    D.桂、滇
(2)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福建向云南提供劳动力
B.广东向广西提供资金
C.湖南向江西提供资源
D.江西向广西提供能源
类型四 地理分布类型图描述“概括”能力
[典题例证]

(2013·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A.3、4   B.5、6
C.7、8   D.9、10
【解析】 1.从文字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从题干中可获取“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和“气候舒适度的类型”。
2.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1)C (2)C (3)B
[技法点拨]
 常见区域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读图名。一幅区域分布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专题属性,或体现出该图展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如图甲中的图名为“区域地形图”,说明图中重点反映的是区域地形组成特征;图乙中的图名是“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数分布图”,说明体现的是区域干旱现象的分布特征。
(2)读图例。图例反映出区域分布图中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含义,依据图例可以在图中看到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如图甲与图乙中的河流、山峰等。
(3)析组成。一般的区域分布图往往标注了经纬度信息,对此可以进行区域的定位,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分布图中的地理事物的类型及组成,从而明确图中的基本组成要素。如图乙表示的是我国的豫西部分地区,图中的组成要素主要是年干旱数等值线、山峰、河流、水库、城市等,其中等值线分布是最主要的组成要素。
(4)判特征。区域分布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因此判断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往往是考查的着眼点,如图乙中依据多年平均年干旱数等值线的数值变化特征,可以看出该地区干旱现象出现频率的变化特征,并由此推断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应用提升]
8.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1月、7月相邻等温线的差值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B.7月等温线的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可能为27℃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小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能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于每年春季进入汛期
C.冬春季节,图中北部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D.该区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天然橡胶
类型五 地理示意类型图原理“推理”能力
[典题例证]

(2013·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 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减弱;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CO2浓度降低,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减弱;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透明度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③减弱;④为大气逆辐射,出现雾霾时,夜间④增加。
【答案】 B
[技法点拨]
   地理示意图可以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最常见的有显示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地理事物剖面的示意图。
1.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图中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其变化趋势;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①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成因及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
4.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剖面图是地理示意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同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判读关联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应用提升]
9.(2013·洛阳统考)下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示意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开垦土地、单产提高
B.科学种田、单产提高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
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2)图中①②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多样性   D.层次性
(3)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重工业
D.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高考预测训练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甲代表岩浆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变质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变质作用
B.②表示风化、侵蚀作用
C.③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D.①和④表示相同含义
2.若图示区域为印度洋,乙代表位于乞力马扎罗山东和马达加斯加岛北部的海域,图中①②③④均为洋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④洋流可以于同一季节出现
B.若②④洋流同时存在,则④为寒流
C.①洋流可能为赤道逆流
D.若③洋流存在,则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2013·南京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3~4题。
3.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3·湖南十二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非洲南部区域图。

材料2:南非有三个首都,分别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开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三个首都的人口分别约为58万、110万和40万。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分离或聚合的变化现象,请予以说明。
(3)结合材料2,简述南非首都设置的好处。

 

 


专题强化训练
   (2013·孝感二模)下图中直线a与弧线b相交于M点。读图回答1~3题。

1.如果b为等压线,a为槽线,则(  )
A.M处吹东北风
B.N处气压高于P处
C.Q处天气晴朗
D.a处可能有锋面
2.如果b为北半球的部分晨昏线,a为经线,且此时Q处日影朝向正南,则(  )
A.M地日出正北、日落正南
B.N地此时东西两侧日期可能相同
C.当M点向Q点靠近时,湖北的昼长与夜长差值增大
D.此日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Q点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倍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b为海水等温线,a为洋流,则a洋流可能是日本暖流或秘鲁寒流
B.若b为某城市等地租线,a为公路,则Q点离市中心较近
C.若b为等高线,a为河流,则河水从N点流向Q点
D.若b为等潜水位线,a为从Q点流向N点的河流,则该河流处于丰水期
   

右图为某著名瀑布景观图。读图回答4~6题。
4.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
A.河床底部的岩石性质一致
B.断层构造带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褶皱起伏
5.“在河流发育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冰川消融       B.变质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全球变暖
6.下图中能够形成瀑布景观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13·郑州模拟)读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受资源影响示意图,回答7~8题。

7.下列选项对图中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是(  )
A.曲线甲为智力资源 曲线乙为矿产资源
B.曲线甲为空间资源 曲线丙为矿产资源
C.曲线乙为空间资源 曲线丙为智力资源
D.曲线乙为智力资源 曲线丙为空间资源
8.下列不是曲线乙在循环经济时期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的是(  )
A.资源的替代品不断增加
B.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C.农业科技进步,土地资源利用的总量减小
D.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2013·甘肃二诊)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1题。

9.图示区域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  )
A.350米   B.400米
C.450米   D.550米
10.图示区域中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调查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下列地点中最不适合成为宿营地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非选择题
12.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1: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材料2:下表为下图中的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
地点
海拔(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mm)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小时)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Q
1 111
-8.4
23.3
1.2
42.2
193.7
2975.7


(1)读甲、乙两图,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M、N山脉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
(2)简述法国R地1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3)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请说出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4)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进行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

 

 

 


13.(2013·山东德州4月)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图)。

材料2: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下图)。

材料3: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下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描述材料1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2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3)材料2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3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


战略二 攻克难关——强化五大类
图表判读能力
【应用提升】
1.【解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河均位于非洲东南沿海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甲、乙两河流域的自然植被都应是热带草原,出现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图示大陆沿岸没有因离岸风形成的著名渔场。(2)同一气候区不同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流域面积有直接关系;甲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水循环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答案】(1)A (2)C
2.【解析】(1)从图中可知甲地盛行西南风,且来自海洋,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乙地受高压中心控制,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甲地等压线较乙处密,甲地风力大于乙地。(2)从图中可知地中海地区为低压控制,由此可知此图最不可能是夏季。
【答案】(1)B (2)B
3.【解析】(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弯曲方向可知,该地多南北向的山岭和谷地,岭谷相间分布的特征显著;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少;该地U形谷并不多。(2)由图中信息可知,N地位于山脊处,M地位于山谷处,故M地多水流汇集,水资源较丰富;N地位于山脊处,不利于土壤发育,土层较薄,且山脊处空气相对稀薄、太阳辐射强,同纬度地区山脊处的线速度比山谷处大。
【答案】(1)A (2)A
4.【解析】(1)同一幅图中,等值线间的数值差相等。结合图示可判断甲地1月均温范围为-8℃~-6℃,乙地1月均温范围为-18℃~-16℃,丙地1月均温范围为-14℃~-12℃,故乙地的1月均温最低。(2)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判断甲地为高温中心,乙地为低温中心。结合气温与海拔的关系,可判断甲地的地形为盆地,乙地的地形为山地。
【答案】(1)D (2)C
5.【解析】(1)由图可知,甲图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1%以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故A,B项错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人口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D项正确。(2)由图甲可知,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10‰以下,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图乙中I阶段人口死亡率在10‰以上,故A项错误;Ⅱ阶段人口死亡率在10‰以下,且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应为现代型,故B项正确;Ⅲ阶段和Ⅳ阶段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应传统型,故C,D项错误。(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故①正确;我国是农业大国,现阶段农业人口数量仍然占较大比重,故③错误;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因此应继续保持较低人口生育水平,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故②错,④正确。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答案】(1)D (2)B (3)B
6.【解析】(1)巴西国土主要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而中国国土主要位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区,在水热条件方面巴西占有优势;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世界基因库,因此巴西生物承载力较高。(2)巴西由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热带雨林面积逐年减小,其生物承载力下降。
【答案】(1)C (2)D
7.【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两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越大,两省区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广西和江西这两个省区与湖南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最大,即桂、赣与湖南的竞争关系最强。(2)广东的经济水平远高于广西,因此广东可能会向广西提供资金;福建的经济水平较高,而劳动力一般是由经济水平低的地区流向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的;湖南和江西、江西和广西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较大,竞争较激烈,资源能源的互补性较差。
【答案】(1)A (2)B
8.【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7月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主要是受地形影响;A位于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地势较高,气温数值应小于28大于26;A处的气温年较差为18~22℃,B处的气温年较差为20~24℃,故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两广丘陵地区,因此不能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该区域每年4~5月进入雨季,因此该区域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就开始进入汛期;该区域纬度较低,河流没有结冰期,因此河流不会出现凌汛现象;该区域种植的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
【答案】(1)C (2)B
9.【解析】(1)从图中可知因为贫困,追求更多的粮食,必然会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进而引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2)①②之间反映了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要摆脱贫困,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农林牧综合治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答案】(1)D (2)A (3)B
【高考预测训练】
1~2.【解析】第1题,因为乙代表沉积岩,所以①和④表示的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由“丙代表变质岩”可知,②和③表示的是变质作用。第2题,根据乙海域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③和④为索马里洋流,③洋流的形成与西南季风有密切关系,所以③洋流出现时为北半球夏季;②洋流为北印度洋的冬季洋流,因季风洋流跨赤道流动,水温较高,所以④洋流出现在冬季且属于暖流,即索马里暖流;①洋流是南赤道暖流。
【答案】1.D 2.D
3~4.【解析】第3题,“移民就业”是指民工流向能就业的地区,能就业的地区对民工而言就是有大量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地区,图中丙产品成本中工资比重最高,反映的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C项正确。甲是技术导向型工业、乙是动力导向型工业、丁是原料导向型工业。第4题,“移业就民”是指把产业转移到有大量劳动力的地区,我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产业移入可促进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东部低端产业移出,有利于东部生产要素向更高级产业投入,从而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答案】3.C 4.A
5.【解析】(1)图中显示甲、乙分别位于大陆东、西两岸,两侧分别有暖流和寒流经过,而气温、降水有所差异;依据右下图风向可知,甲位于迎风坡而降水多;两地海拔不同而气温不同。(2)沼泽出现此现象与地势、补给水量有关。(3)材料2显示三个首都的职能和人口不同,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地沿岸有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且甲地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为离岸风;且乙地海拔比甲地高。)
(2)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的补给水源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
(3)南非将首都的主要职能分散到三个城市(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
专题强化训练
1~3.【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和槽线可判断,槽上的气压低于两侧地区的气压,形成锋面,多阴雨天气,图为此图无法确立南北半球,故无法确定M处风向。第2题,由题干所给条件可知,Q、M两点都出现极昼,且M点为纬线圈与晨昏线的切点,因此M地日出正北、日落正北;a经线地方时为零时,若该线也为180°经线,则全球为同一天;M点向Q点靠近时,湖北的昼长缩短,因此湖北的昼长与夜长差值缩小;由于无法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M、Q两点的纬度,故M、Q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关系无法确定。    第3题,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是一致的,故a洋流可能是日本暖流或秘鲁寒流;a为公路,交通便利,其沿线地租高于两侧,图中等地租线凸向低值,故Q处可能离市中心较远;若b为等高线,a为河流,则河水从Q点流向N点;若b为等潜水位线,a为从Q点流向N点的河流,则表明潜水补给河水,此时河流处于枯水期。
【答案】1.D 2.B 3.A
4~6.【解析】第4题,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断层构造带,断层上升的岩块有河流发育,一般都可以形成瀑布。第5题,流水对河床不断的侵蚀,导致瀑布降低,最终消失。第6题,瀑布发育在河流的陡崖处,从图中可知乙处可形成瀑布景观。
【答案】4.B 5.C 6.B
7~8.【解析】第7题,从农业经济到循环经济时期,科技的影响越来越大,故曲线甲为智力资源;曲线乙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影响逐渐增大,到循环经济时期影响逐渐变小可推知其为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较大;曲线丙是空间资源(主要是指土地),农业经济初期受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影响较大,循环经济时期,空间资源的影响逐渐变小。第8题,在循环经济时期,矿产资源的影响下降主要是由于矿产资源的替代品增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浪费减少。
【答案】7.A 8.C
9~11.【解析】第9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最高处在图中西南角、海拔为950~1 000,最低处在西北角、海拔为400~450米,故区域最大高差为500~600米,则D项正确。第10题,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则图中①河段处于湖泊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较强而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第11题,夏季山地易发生暴雨,为了避开洪灾,宿营地不应选在谷地附近,图中丙地刚好位于谷地,故C选项正确。宿营地应选在地势开阔的高地上。
【答案】9.D 10.A 11.C
12.【解析】(1)N山脉是阿尔卑斯山,M山脉是秦岭,M、N山脉大致都是东西走向,但两地的大气环流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2)主要从地势和海陆影响来考虑。(3)注意要求回答有利条件,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思考。(4)对本地区的影响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所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是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
【答案】(1)N山脉:有利于冬季盛行西风深入内陆,使所在地区受海洋影响大。M山脉:对冬季偏北风南下有阻挡作用,加大了南北温差。
(2)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地处沿海,Q地地处内陆。
(3)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劳动力丰富、廉价;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
(4)对本地区的不利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若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
13.【解析】(1)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地形区分布状况,材料2显示宁夏平原两侧有断层且平原处于下陷状态,材料1中又显示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则其形成有泥沙沉积作用的影响。(2)黄河黄土高原以上河段含沙量小、以下河段含沙量大。干旱区成为塞上江南的关键因素是水源。(3)据材料2,读取图中贺兰山东西两侧植被分布即可回答差异,东坡有针叶林带说明水分条件好于西坡,结合夏季风知识可回答。(4)材料3中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该产业的发展又会带动农业(葡萄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或东为鄂尔多斯高原、中为宁夏平原、西为贺兰山);断裂下陷带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黄河的)水源。
(3)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原因:(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4)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