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学案 > 八年级
 

推荐资源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上传时间: 2014-09-02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4 — 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
手工工场的出现:
(1)背景:14—15世纪的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农产品剩余很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之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3)手工工场的出现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工业文明的曙光
(4)今天的工厂,就是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的
(5)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6)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中国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在明清(前期)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趋势。
(7)说明: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手工”是指其劳动方式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场”是指其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规模
相互关系(最根本区别)
生产效率
  性质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及其家
人、帮工、学
作坊主进
行全程工
较小
学徒、帮工依附师傅的关
系(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低
封建主义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
雇佣的工人
工人间分
工合作
较大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高
资本主义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区别:
        手工作坊                      特点                          手工工场
                                                            
            家庭式,规模小,产量低,目                                 工人多,分工合作,规模大,产量高,
                的是维持依附关系                                      目的是为了增加、扩大雇佣关系。工人            
     (帮工、学徒依附于作坊主,不领取工资)                            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
                                                                        (工人  ←→    工场主) 
                                                                       (被雇佣 ←→    雇佣  )
手工工场作用:
(1)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手工业产品的产量,改善人们生活。
(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使社会变革、生产关系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3)促进了社会关系(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西欧手工工厂集中的行业及国家:
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发展迅速
  当时社会主要产业是农业,因为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
  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海外贸易逐渐扩展到全球。                                                 
                                   
 
——商人的地位变了
商人地位的变化:
具体表现:①经济地位变化: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超过王公贵族,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早期的资产阶级。
②政治地位变化: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甚至可以担任市长、财政顾问。
③经营身份变化:一些人具有了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的双重身份。
变化的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重商政策”
贵族的变化:贵族虽享受着特权,但经济上陷入了困境,开始走向没落;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
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他们在手工工厂里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很低,往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采取的措施:
    为了促进商品生产,下令取消国内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来英国工场工作。还在政府中重用商人,任命商人担任自己的财政顾问,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定。在伊丽莎白时代,每任伦敦市长都是商人出身。
伊丽莎白重视工商业的影响: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使商人地位不断提高,使当时的英国逐渐强大起来。
    重商政策的作用:利商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是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社会变化:当时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强大,他们财富主要是由工人创造的;而雇佣工人则遭到商人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不堪。这种强烈的反差为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奠定了基础。
   
    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及阶级关系。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确立一个人的政治地位。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
文艺复兴运动
背景:中世纪时(公元476年-16世纪),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教会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禁欲主义)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概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3)地区: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一大批歌颂人性、反对教会陈腐学说的文学艺术作品相继涌现。
(4)意义: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思想逐渐从中世纪宗教愚昧、专制主义中解放出来。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
(5)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达?芬奇: 意大利艺术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②莎士比亚: 英国剧作家,著名的剧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原因: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需要从思想上批判封建主义,动摇封建统治的地位。
兴起条件: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诞生和成长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牡丹亭》: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作品。剧中女主角杜丽娘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决定冲破家庭的束缚,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对婚姻自由的渴望。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努力冲破中世纪教条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肯定人们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
  人文精神: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
 《蒙娜丽莎》: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人物富有个性,神态自然,口角有一丝微笑,恬静中带有隐约的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达?芬奇被称作“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画家,在雕塑、建筑、音乐、医学、技术发明等方面都有杰出才能。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1)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随后在欧洲一些国家产生,16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起来。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于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了。
(2)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提供了政治环境和智力支持。
(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历史影响表明,毛泽东的这一论点是正确的。
               
                以人权对抗神权,强调以人为中心。
 
人文主义      用“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解放。  
       
 
                用“人智”反对“神智”,崇尚科学理论。
 
 
 
 
 
————“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背景: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他们靠兜售赎罪券掠夺钱财。德国受其剥削最严重,被称为“教皇的奶牛”。遭到马丁?路德为首许多的德国人反对,向天主教会权威发起挑战,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
(2)时间:16世纪初。
(3)领导者:马丁?路德
(4)主张:在信仰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得到赦罪,免去惩罚。
(5)影响:德国各地教会纷纷独立,并推动了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使他们也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6)意义:宗教改革运动,突破了传统宗教的束缚,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西欧的封建统治,既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是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
    教皇与路德采取行动的依据不同点:天主教主张除了信仰外,必须通过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新教则认为,人只凭信仰即可得救。天主教认为,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各级神职人员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新教则认为,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等。
    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相同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汲取养料,寻找经典作为依据。
不同点:人文主义者通过恢复古希腊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宗教改革运动则是从基督教的经典中寻找理论支持。
 
                    
                             ————近代科学的诞生
近代科学的诞生:
(1)时间:15-17世纪
(2)原因:①生产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③文艺复兴使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被激发。
代表人物及主张:①  培根。 英国科学家,提出一个重要思想“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②  哥白尼。 波兰科学家,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规律,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③  布鲁诺。 意大利科学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
④  牛顿。 英国科学家,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贡献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其中最突出的是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4)意义: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科学的作用: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人与自然相处:人们从畏惧自然的年代中觉醒,开始认识自然的力量,就其产生的时代来说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随着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人类滥用自己的知识,盲目开发、破坏自然、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灵带来诸多灾难,由此人们开始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当代人们评价哥白尼:  虽然哥白尼的学说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是,他的学说不是武断的,他不依据权威、不迷信权威、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而不是直观和想象的基础之上。哥白尼的假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的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理性之光
法国启蒙运动
时间:17、18世纪。18世纪后半期在法国达到顶峰。
背景: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科学革命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了自然界跳动的脉搏,解释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这个世界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 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受一定法则的支配,人有能力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这个法则,并把这种能力称为“理性”。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发展了启蒙运动。
(3)内容: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4)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为了张扬理性的力量,发动了启蒙运动。
(5)代表人物和流派:①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同时,伏尔泰反对宗教神权和君主制。
② 卢梭。 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甚至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③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国家避免暴政的办法就是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开,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机构,国王只有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别属于议会和法院。他还强调三权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即防止腐败和极权。
④ 百科全书派:18世纪中后期,法国160多位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为了宣传科学合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编撰了一步《百科全书》,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就是他们的代表。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启蒙运动意义: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伏尔泰所追求的自由主要是政治自由,要把人们从宗教神权和君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张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权利。
孟德斯鸠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有条件的,它不能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之光、自然科学的比较
  事件
     首先兴起
       主张
      代表
 斗争对象

文艺复兴
    意大利
人文精神
达?芬奇、莎士比亚
封建神权、专
制主义

宗教改革
     德国
在信仰上,人人平等
    马丁?路德


启蒙运动
  法国、英国等
理性、天赋人权、三权分
立、人民主权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自然科学
  英国、波兰等
知识就是力量
  哥白尼、牛顿等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
  联系: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两者都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由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有了的冲击了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近代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的掀起创造了条件。
  区别:(1)(时代)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启蒙运动发展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2)(对象)文艺复兴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强调人性;启蒙运动的矛头既指向天主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3)(形式) 文艺复兴是以反对天主教神学来追求现世幸福,是在复兴古典文化形势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既是直接抨击教权主义、专制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4)(作用) 文艺复兴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推动了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等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领域) 文艺复兴是文学艺术领域内发展的运动;启蒙运动为政治思想领域内发展的运动。
   
原因: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中,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教会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封建专制压迫。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欧洲的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
③欧洲人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④《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⑤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⑥传播基督教动机及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的影响等因素。
条件: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王国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船员。
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并在这个时候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地球仪航海地图以及与航海有关的图书为航海准备了技术条件。
③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一些欧洲国王的支持。
⑤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3)意义: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对亚、非、拉丁美洲:由于殖民掠夺,造成殖民地极端贫困、落后。 
   新航路开辟过程
时间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玛
       麦哲伦

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
-印度洋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哥伦布贡献:哥伦布率船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大陆,新大陆发现使人们深受鼓舞,愈来愈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行列,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全球联系的加强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促进了物种的流动,如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传入亚洲和欧洲;马、牛、羊、橄榄、葡萄从欧洲传入美洲;非洲的咖啡、亚洲的茶叶茶叶传入欧洲。改变人们饮食习惯、改善人们生活条件。
(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交融。
(4)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发现了新的大陆和大洋,拓展人们的视野,是人类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完善看对世界的认识;此外,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理论的发展也起到很重要作用。欧洲人的科技成果,尤其是精良的武器,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人开始学习欧洲先进技术。 同时外来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也很明显。 很多欧洲学者着迷于中国的儒学伦理和印度宗教,不少人非常推崇古老中国文化。伏尔泰把孔子画像挂在自己书房里。
(5)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新、旧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海上马车夫”:荷兰是17世纪最发达的商业国家之一,拥有的商船数量超过一万艘,遍布世界各地的港口。因此,当时的荷兰人被形象的称为“海上马车夫”。
     由于新航路开辟,原来彼此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美利坚民族:18世纪中叶形成,有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非洲的黑人、欧洲的白人等组成的新的民族。他们有统一市场、共同文化和性格,形成了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
                   
 
   
    ————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地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造成了亚非拉美国家的落后与贫穷。
(2)殖民国家进入拉丁美洲,大量屠杀当地土著居民,使印第安人数量急剧下降,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3)殖民国家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给非洲造成惨重损失。
(4)欧洲一些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的掠夺,在殖民地强制推行本国语言和文化。
 “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是西欧的一个岛国,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海外殖民掠夺,打败了竞争对手,抢占殖民地。 19世纪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属于拉丁语系,所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又称拉丁美洲。
  黑人来到美洲:
   原因: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种植园,他们强迫印第安人在其中从事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印第安人的大批死亡。为了补充人口,16世纪开始,他们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批黑人就来到了美洲。
   奴隶贸易影响:奴隶贸易给非洲造成了惨重损失。大约有1亿的精壮人口损失了。黑人奴隶在美洲从事各种艰苦的劳动,生活十分悲惨。
     对于殖民者来说,奴隶贸易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对于殖民地人民来讲,奴隶贸易是巨大的灾难。 从这两个方面综合看,欧洲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掠夺的基础上的, 所以马克思说: “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对于哥伦布观点:“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他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
“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必须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美洲新大陆具有划时代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世界的文明进程。
    历史评价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哥伦布远航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市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其进步性。
    对于哥伦布的评价 : 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联系起来,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但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使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不同文化间的看法:
   原因: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科技、科学理论的局限性,使他们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只看到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不能客观、理性看待其他民族变化。
   我们应该看到每种文化的出现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既有优越之处、也会有不足,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不同文化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9年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根本原因: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过程:①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议会中的很多议员拒绝通过征税的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③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战争的胜利,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资产阶级取得政权。
④旧王朝复辟,革命失败。
⑤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拥立了一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新国王的改变。
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王权做了限制,该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者废除法律;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建立常备军。
《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5)结果及影响:
英国确立了君主里限制的政体,这一政体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泰国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世界历史的分水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引起英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并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6)君主立宪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
启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总要经历反复和曲折。
      确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须从国情和民情出发。
 
 
 
 
 
 
                             ————美国独立战争
1.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17世纪初开始,英国逐步在北美东部沿海建立了13个殖民地。18世纪,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英语为其通用语言。
2. 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75-1783年
(2)主要引导人: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
(3)根本原因:英国想使北美13个殖民地永远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5)战争过程: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②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③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④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双方转入和平谈判。
⑤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6)战争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3.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它使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机构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权利流于专权;它主要受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有利于巩固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同等的权利。
4. 美国国旗的变化与版图的变化:美国旗的变化说明了独立后的美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其向西扩张的过程就是驱赶和杀戮印第安人的过程,这就证明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残酷性。
 美国国旗变化:都有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代表独立之初的美国的13个州。但是现在国旗上星星比过去多。因为美国法律规定每增加一个州,都要在国旗上增添一个星。
  美国共和体制:一方面这种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它使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机构相互牵制,防止个人权力过于集中,防止独裁;另一方面,这种体制总的还是资产阶级专政,是这个阶级内部权力分工,劳动大众并未得到实权。但是它较之封建专制和个人独断专行,是一个进步。
美国战胜原因:①北美人民对独立的渴求。
②具有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正义性。
③资产阶级的推动作用。
④外国军事援助。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领导机构--------大陆会议
 
 
 
 
 
 
 
 
 
————法国大革命
大革命前的法国:
18世纪晚期,法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全国居民(除国王外)分为三个等级,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是第三等级。第一、第二被称为是特权等级,而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2.根本原因: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①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起义军攻克了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这一天成为法国国庆的纪念日。攻占巴士底狱后,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实行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② 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这次起义使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③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4.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大革命以后,虽经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启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同时法国大革命又是启蒙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
 
英国
美国
法国

时间
1640-1688年
1775.4-1783年
1789.7.14-1794年

根本
原因
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异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任务
 
同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异
推翻斯图亚特封建
专制统治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推翻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领导
阶级
同
资       产       阶       级 


异
新贵族
南方种植园主与北方资产阶级


性质
同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异

民族解放战争


   
 
英国
      美国
法国

机构
议会
大陆会议
三级会议

重要文献
1689《权利法案》限制
王权
1776.7.4《独立宣言》美国
诞生
1789《人权宣言》资产阶级反封建
 

结果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统治
赢得了国家独立,建立联邦
制国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特点
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
不彻底
性质双重性;得到外国援助
 
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
由人民群众推动。

导火线
1637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作用
扫清了本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对欧美各国的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作用:
 
英国
美国
法国

国内
影响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
级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
清道路。
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确立比较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
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国际
影响
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对欧洲,拉丁美洲革命起推动作用
动摇其他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文献对比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时 间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9年7月14日

内 容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争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特 点
 
针对国王专制提出,旨在限制王权
针对英国殖民统治提出的,要求平等、自由、独立
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国王乱征税提出的

作 用
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它是美国诞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对否定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进步作用。 

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思想,有助于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确立。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世
1.明朝、清朝的建立
(1)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2)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2.盛世的表现(1368-1840年中国封建社会步入衰落时期,但社会仅仅继续发展。呈现出一片盛世景象。)
(1)人口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2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2)农业:明清时期的“湖广熟(湖南、湖北),天下足”取代了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
(3)手工业的繁荣:江南地区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人们将产品拿去市场交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4)商业的发达: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地方商帮,如徽商、晋商。
②许多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③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
(5)社会生活的变化: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茶馆、酒楼、戏院增加。
3.明清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与中国对比:  这一时期,西方各国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而此时的中国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缓慢。
  盛世的对外贸易(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工艺精湛,商业发达,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而且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非常大,并逐年增加。中国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是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服务性行业兴盛原因:由于城镇居民对商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市镇繁华,使人们价值观念与社会风尚发生很大变化。
我国引进的甘薯、玉米原产于美洲。
商业发达的各个方面的联系:首先农业促进手工业、商业繁荣,从而初步形成工商业市镇。
苏湖熟、天下足 → 湖广熟,天下足:
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当时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而明清时期,江南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明代开始,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江南地区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了满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江南棉纺织业发达原因:元代黄道婆把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促进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这里的棉纺织业更为发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清的民族政策:
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清朝统治着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2.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1)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时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后来不愿忍受沙俄的压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771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
(2)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②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
(3)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明成祖时,改变明朝初年任命当地民族首领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办法,开始从中央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管理,称为“改土归流”。到清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 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4)平定西北: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清军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终于粉碎了我国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此外,清朝还出兵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5)巩固东北疆域: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建立殖民据点。1685-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3.明清民族政策的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承德避暑山庄作用:联络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感情,用乾隆的话说:“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金瓶掣签制目的:清政府设立金瓶掣签制的目的是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分裂,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经活佛转世系统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和国家典章法制范围之内。
 
明清版图与现在对比:明朝和清朝的疆域版图只在北方的西伯利亚和西南地区有所区别,清朝与明朝的疆域相比,在上述两个区域减小。其他地区则基本不变。
1.清代中国的疆域版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共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2.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了。
新疆归属祖国的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即今天新疆的部分地区,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方的版图。清朝政府也曾经出兵平定了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
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宣传民族团结。
 
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进入了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但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在世界性的工业文明大潮中,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专制帝国
1.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的表现
(1)明:朱元璋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采取“廷杖”的刑罚,处罚官员。
(2)明: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合称“厂卫”。锦衣卫是保护皇帝的军队,同时兼做秘密警察,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
(3)清: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皇权进一步加强。
(4)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禁锢。
(5)明清: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文化专制,科举制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6)明清:修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的生活。
这些措施都大大巩固了封建专制皇权,但从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封建专制制的的衰落与腐朽,由此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西方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比较
(1)相同点: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
(2)不同点: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
3.黄宗羲: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代表,他批判君权神授,公开宣称君主专制制度“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与同时代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主要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他们与黄宗羲的思想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都反对专制皇权,批判君权神授的思想。
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强调了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但是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科举制的的演变:科举制度从其创立初期来看,给统治阶级提供了人才储备,也给读书人进入仕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但是在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行为加深,使得科举制度走向极端化,极大地限制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也使得读书人对进入仕途失去了往日的信心。
八股取士影响: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不利于人才选拔,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来自海上的挑战
1.郑和下西洋
(1)时间:1405-1433年
(2)人物:明成祖派郑和率船队七次远航西洋
(3)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4)意义: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5)结果:因为它不是发展贸易,财政花费巨大、劳民伤财而遭到官员们的反对,被停止。
2.天主教的传入
(1)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学习汉语,熟悉儒家经典,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介绍欧洲流行的数学理论;绘制世界地图()。
(2)清:德国传教士帮助修改中国历法;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参与了圆明园西洋风格建筑的设计;法国传教士用一种叫奎宁的药治好了康熙帝的疟疾。
3.殖民者入侵和抗击侵略者及维护祖国统一
(1)1553年,葡萄牙人以欺诈性的方式侵占澳门。1999年12月30日澳门回归。
(2)17世纪初,荷兰人逐渐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清朝闭关自守政策
(1)原因:清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有限,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盛,不屑与外国交易。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受到外国的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
(2)措施: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东十三行一处。
(3)结果:中国对外贸易受到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业也衰落下去了,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中国逐渐落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5.马戛尔尼来华:为了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提出遣使驻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将舟山附近一海盗让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自由传教等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时间
1405-1433年
1492年

目的
 
 
宣传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寻找黄金;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掠夺土地,传播基督教。
 

规模
大
小

手段
和平亲善
殖民扩张

路线
 
 
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福州、占城、满剌加(今马六甲一带)、爪哇、锡兰、阿拉伯半岛,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底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影响
 
 
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但也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而止。
使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拉美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

共同
作用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6.同时期中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差异。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西欧
明清中国


政治上
 
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封建皇权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
 


经济上
 

工商业发达,海外资本积累
 
虽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束缚,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


思想文化上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科学。
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
钳制了人们思想发展。


对外关系上
 
开辟新航路,发展海上贸易,拓展资本主义发展和活动空间。
坚持闭关锁国,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对比结论
 
西方国家日益强盛。
 
中国逐渐衰落,面临巨大挑战。


 
郑和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超人的胆略以及他为人谦和、具有良好的外交能力等优秀品质。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巨大挑战。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
1.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
①、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制,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②、地理位置优越。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
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
③、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
的资本 ;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④、英国广大的海外殖民地,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廉价的充足原料,
也为英国开辟了广阔的世界市场。
(4)工业革命代表人物及发明: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并于1785年正式在工厂投入使用。
③1785 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5)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率先完成。
(6)工业革命的意义: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7)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8)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促进整体世界形成。
③促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④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⑥对亚非拉殖民地带来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使其长期落后。
蒸汽机优缺点:优点:效率高,不受天气、地理位置的限制。     缺点:大量使用煤作为燃料,破坏环境。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一定会同时死亡。”:说明了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与手工工场的发展、工厂的兴起、生产技术的进步及社会需求等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当时珍妮机是在中国发明出来有两种可能,即:可能是昙花一现,也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充分利用,但绝对不可能像当时英国人发明珍妮机那样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促进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和使用机器,带来一场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水分。
蒸汽机的作用:使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趋向稳定、高效;工场选址的灵活性,极大地推动了工场在各地的建立;城市结构的变化,形成工业中心,更推动着采煤和冶铁业(能源、材料)的革新,逐步形成新的生产系统;改变了交通运输业的面貌等。从此,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组成及其生产系统。
 
 
 
 
————科学的世纪
科学的世纪:
(1)时间:19世纪。
(2)表现:①工业革命期间,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大大力鼓励科学研究(拿破仑也不例外)。
②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地。
③大学里增设立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如:化学、物理等)
④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
⑤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提出生物进化学说;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启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要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影响:工业革命的深入需要科学理论支持,而各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同样促进工业革命深化,也正是拿破仑重视科技,才是法国走向强国之路。
西欧各国在认识科技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科学研究、大学实验室的设立、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适应工业化需要的专业设置及科学学会的成立等,对科学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氛围下,一系列重大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出现,都使19世纪成为“科学的世纪”。
巴黎大学课程变化:(1)15世纪的巴黎大学专业偏重社会科学、神学和医学,而19世纪的巴黎大学在西欧各国重视科学技术的影响下,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
(2)这种不同的分类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15世纪的欧洲,神学占统治地位,大学也开设神学系。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更使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19世纪的欧洲,普遍重视科学研究,所以很多大学设置了与科研有关的课程。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1.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后半期。
(2)领先国家:德国和美国。
(3)最突出的特点: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工业革命新阶段的代表人物及重要发明。
时间
姓名
国家
发明
意义

1831年
法拉第
 
英国
磁铁产生电的实验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在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开来。

1879年
爱迪生
美国
电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
 

1882年

法国
电力铁路


1885年
卡尔?本茨
德国
小型发电厂
远距离的输电网络建立起来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


 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所处阶段
早期阶段(蒸汽时代)
新阶段(电气时代)

开始时期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后半期

主要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要技术
发明成果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机、蒸汽机车
电动机、电灯、汽车、飞机、电话

工业发展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工业
门类
 
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共同影响
 
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工业革命新阶段与早期阶段相比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2)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最突出特点)
(3)新的技术和发明越出了一国的范围,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现代工业生产、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
5.1771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家纺纱工厂。1840年前后的英国,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工场。
6.工厂与手工工场比较:
 
工厂
手工工场

生产规模
采用大机器生产
以手工劳动为主

生产方法
逐步创造了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方式(亨利?福特)
有简单的分工合作

管理制度
有严格的劳动纪律,远离农村,集中生活
比较自由、受农时影响大。

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关系: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而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会实践活动,它的成果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科学理论常常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从而启发性的技术发明。科学理论促进技术发展,技术发明又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启示:电力资源的有序供应和使用,需要制度和管理的保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源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要合理开发利用。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地球变小了
1.世界联系加强了必要条件: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形式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
2.世界联系加强的条件:①工业革命后,及其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整个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②新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条件。
3.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
领域
 表现
举例

经济
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流动
英国

交通
 
铁轨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国发展起来
伦敦码头、上海外滩

人口
流动
人口流动加速,出现海外移民热潮。
(人数多、移民分布广)
欧洲到美国

文化
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西方译著在中国
 

体育
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
奥运会

4.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时间:20世纪初。
5.整体世界形成的意义: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地球也显得越来越小。各个民族相互依赖,任何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能很快传遍全球,影响到世界各地。
6.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的意义:是世界远洋航运更为便捷畅通,是人类的地域联系不仅局限于本土,而且扩展到全世界,人们之间的联系也随之愈加密切。
“这一时期的人口大迁移即使工业文明的产物,又是工业文明的推动力”:因为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发展,为人口大迁移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保证。另一方面人口大迁移又将工业革命的成果带到世界各地,工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
 奥运会能在近代发展的原因:交通工具发展使世界性盛会发展成为可能,世界各国需要在各个领域加强沟通、交流,体育盛会有利于世界和平于相互理解,称为联系各国的桥梁、纽带。
————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及  挑战与回应
1、整体世界形成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率先发展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侵略步伐,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他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所以人们称其为帝国主义国家。
2、整体世界形成对印度(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1)工业文明在印度的传播——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出现了第一封电报,开通了第一条铁路,开通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电报通讯。
(2)印度遭受到英国野蛮的殖民侵略——严重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使其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①掠夺土地;②倾销商品;③掠夺财富。
(3)[对亚非拉国家]:①一方面,西方工业文明传播到亚非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社会的进步。
②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掠夺,严重的破坏了亚非拉国家社会经济,使其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3、亚非拉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做出的回应
(1)挑战:沦为殖民地的亚非拉国家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2)亚非拉国家的回应:
①通过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摆脱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如海地,在18世纪末爆发黑人奴隶起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②顺应工业革命的大潮,进行改革,使自己富强起来,从而摆脱民族危机。如日本,19世纪中后期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3)启示:只有直面挑战、积极进取才是唯一出路。
4.明治维新
(1)内容:①废藩置县,颁布宪法;
②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举办工业企业;
③派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④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方面,要求国民向西方学习,采取了“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成功经验:推翻腐败的幕府统治,主动向西方学习,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进行全方位改革,使自己富强起来,从而摆脱了民族危机。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4)作用: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5)启示:主动学习先进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放思想,积极进取等。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
(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时间:18世纪40年代开始。
(3)危害:①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
②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
③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2.中国的禁烟运动
(1)目的:维护民族利益和清王朝的统治。
(2)人物:林则徐。
(3)事件:1839年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
3.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1)目的:打开中国大门,侵略、掠夺中国。
(2)时间:1840-1842年。
(3)战役和人物:虎门战役、关天培。
(4)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中国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必须和英国协商。
(6)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